八达通迈向全国,便捷支付新篇章

八达通迈向全国,便捷支付新篇章"/

“八达通”(Octopus Card)在香港非常普及,被誉为“香港人的电子钱包”。它的名字“八达通”寓意着“通行八方,畅通无阻”,这主要得益于其背后的"香港八达通支付有限公司 (Octopus Card Company Limited)" 所构建的庞大、开放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支付网络"。
虽然“八达通”最初在香港推出,但它的“通全国”并非指它本身覆盖了整个中国大陆,而是指它通过"互联互通合作",在中国大陆的"特定城市和场景"实现了支付功能。以下是实现“通全国”(在大陆特定区域)的关键因素:
1. "庞大的发卡量和用户基础:" 八达通在香港拥有极高的普及率,几乎家家户户和所有年龄层的人都在使用。这为它在中国大陆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2. "非接触式技术优势:" 八达通采用先进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RFID),使用方便快捷(“一刷即通”),用户体验非常好。这种技术易于复制和推广,成为其走向全国的关键。
3. "“一卡多能”的便利性:" 八达通在香港集交通、小额购物、餐饮、健身、医疗、储值等功能于一卡,这种“一卡通用”的模式深入人心,用户习惯性强,也更容易接受其在其他地方扩展功能。
4. "主动拓展市场策略:"

相关内容:





“全国通卡”在解决汇率问题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其在发行和使用时也仿照“八达通”,不会记录个人身份信息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各地打通境外人士到国内后支付“堵点”新尝试频频出招之际,从中国香港特区“北上”到内地的人士,亦从3月26日起多了一种新选择。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主要移动支付工具之一的“八达通”,于是日正式推出名为“八达通-全国通卡”(下称“全国通”)的服务。该服务依照“港元充值、人民币支付”运行方式,可在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及中国香港特区作为交通工具的支付手段。

在此之前,境外人员或海外人士到内地后,如遇到购物、搭乘交通工具等多频次支付场景时,除了兑换现金,主要可采用外卡在POS机支付,在微信、支付宝等App直接绑定外卡支付,申领“旅行通卡”支付等电子或移动支付手段。虽花式多样,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花钱难”问题。

从今年初至今,国务院及各地政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不断推出。例如在2月底时,国务院就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随着内地与香港人员往来日益频密,支付手段亦在不断尝试打通。以“深港一卡通”为例,其港币钱包采用八达通标准,人民币钱包则采用“全国一卡通”技术标准,分别使用港币和人民币充值。图为2023年时八达通在港铁站内为推广跨境乘车所进行的优惠推广。《财经》记者 焦建/摄


“内地的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生态已经进化多年,对于境外人员来说,目前主要解决思路可以被总结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第二种的支付频次较高,也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一位移动支付行业的相关研究人士指出,“但问题仍是大门开了、小门不开。比如刷卡手续费较高、外卡绑定对身份认证要求较多,以及绑卡不成功率高等。每一种支付手段的使用场景,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限制和不足。”

作为新的支付方式之一,前述“全国通卡”其实并非八达通的首次跨境业务拓展。2023年时,主要在深港两城市间使用的“深港一卡通”推出,已被视作是为便利深港居民互通出行奠定了基础。在具体的使用场景方面,其不但可以作为交通卡使用,亦可在接受交通卡支付的部分线下店铺作为支付工具,涵盖了零售场景。

2023年底,中国香港特区的支付系统“转数快”亦实现了与泰国的PromptPay系统对接,其能提供跨境二维码支付互通服务,令相关使用者到泰国后可采用转数快付款消费,而八达通亦是参与机构之一。

与前述两种手段相比,目前的“全国通卡”仍强调主要聚焦于交通费用支付。按照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在其先导体验计划中的相关介绍,“全国通卡”在内地使用时,相关车费金额将以港币进行结算,但会按该卡的人民币兑换港币汇率,从港币储值额中扣款。相关储值限额,则被定为港币3000元。

具体而言,在标有“交通联合”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逾336个城市超过3.8万条公共巴士线,以及48个城市的地铁等轨道交通铁路和城市渡轮。这实际上受益于2014年开始的全国交通互联互通标准。该项目旨在解决一个城市一张卡、地市之间交通卡不能通用的民生问题,实现一卡通行全国。

对于内地到港旅客来说,这一新手段亦有其便利性。例如,2023年时有接近2600万人次的内地旅客访港。他们虽可以采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手段在港搭乘地铁和巴士,但不少商户却仍只接受现金或八达通卡付款。对于大量并非经常在港使用八达通的内地人士来说,他们在退卡时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卡内余额高于1000港元、发卡后90日内退回八达通卡或付款交易只有5宗或以下,均会被收取11港元手续费或余额1%,以较高者为准。

与之相比,“全国通卡”在此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全国通卡’的推出,是香港电子支付领域的一次突破尝试,也是香港与内地‘软联通’的一个缩影。”香港当地则有媒体在解析新支付手段的意义时指出,“期待八达通等电子支付工具能够继续创新、拓展。”

而在前述研究者看来,从目前阶段的“全国通卡”的使用场景来看,其在解决汇率问题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相关尝试不断累积经验后,是否可考虑增加零售支付场景。“像八达通一样涵盖交通、零售和餐饮等范畴。”

货币如何兑换及汇率问题,其实正是各类支付工具打通前述支付堵点的核心问题之一。按照前述“全国通卡”的运行细节,其在香港本地可被当成八达通卡使用。在内地拍卡时,则即时将卡内的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及付款。每次增值时,系统会按当日最新汇率自动更新卡内的汇率纪录,客户亦可通过八达通App更新汇率。而汇率计算的有效期,则最多为90日。

据《财经》记者获悉,参与“全国通卡”发行的相关方之一,为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3月中旬时,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亦向香港媒体透露了一些相关运行细节,例如其在运行时按照相对固定的汇率进行兑换,并非实时动态调整,“由八达通和交通联合来承担汇兑过程中的损失或收益。”

此外,该人士亦指出了“全国通卡”作为实体卡在进行小额交易时的一个优势,就是隐私性。因为其在发行和使用时仿照“八达通”在中国香港特区的使用场景,即不会记录个人身份信息。

在个人信息认证方面,按照目前中国内地的监管指导,国内的一些支付工具也正在进行试点,境外用户可以有一定的免身份认证的支付额度,超过才需要认证。

发布于 2025-07-30 03:57
收藏
1
上一篇:今日发售!八达通拓展内地覆盖,全国逾336个城市畅行无阻 下一篇:传颂全国!八达通内地分通——“一卡通”时代全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