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非遗文化




来源:路北区文化馆
我们来一起走进【非遗文化小课堂】,学习一下 "手工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
"【非遗文化小课堂】"
"本期主题:手工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非遗文化小课堂。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件充满苗族风情的传统乐器——芦笙,并了解它的制作技艺。"
"一、 什么是芦笙?"
芦笙(Miao: Hluangx)是苗族人民最喜爱、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它通常由笙管(吹管部分)和笙斗(共鸣筒部分)组成。
"笙管":数量不一,常见的有五、七、九、十一甚至十三根,每根笙管上都装有铜制簧片。吹奏者通过吹气,使簧片振动,从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笙斗":是芦笙的“身体”,用来共鸣笙管发出的声音。笙斗通常由坚硬的木材(如楠木、竹子等)雕刻而成,形状各异,有的像塔、有的像瓶、有的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非常壮观。
芦笙的音色高亢嘹亮,富有穿透力,既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是苗族歌舞、祭祀、节日庆典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二、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有何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非遗文化
来源:路北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