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君小镇,追寻“忆丽君”的温馨足迹

丽君小镇,追寻“忆丽君”的温馨足迹"/

请看这首围绕“丽君小镇”和“忆丽君”创作的诗:
"丽君小镇忆丽君"
小镇如画忆丽君, 烟雨朦胧旧日痕。 青石板路铺记忆, 溪水潺潺伴月轮。
曾见丽君窗前坐, 书香淡淡墨香浓。 笑靥如花随梦去, 犹闻笑语绕邻容。
街角咖啡馆旧梦, 丽君身影隐朦胧。 手中咖啡温意在, 心头思念似潮涌。
如今小镇仍如昔, 丽君名字惹愁思。 岁月流转人不见, 唯有回忆入梦时。
"诗歌解析:"
1. "首联 (第一、二句):" 点题,直接描绘“丽君小镇”的景象,并引出“忆丽君”的主题。小镇宁静美好,带着朦胧的旧日痕迹,一切都仿佛是为了唤醒对丽君的回忆。 2. "颔联 (第三、四句):" 具体描绘小镇的景物,这些景物(青石板路、溪水、月轮)都承载着与丽君相关的记忆,是回忆的载体。 3. "颈联 (第五、六句):" 转向对丽君本人的追忆,描绘她读书、微笑的场景,这些画面定格在记忆深处,仿佛昨日重现。她的笑容和笑语,曾是小镇邻里间美好的

相关内容:

中新社邯郸3月19日电 题:“丽君小镇”忆丽君

中新社记者 鲁达 肖光明 王天译

早春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树梢时,地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邓台村已是炊烟袅袅。村旁矗立的邓丽君塑像前,一捧花束静静地摆放在那里。

不远处的丽君广场上,几名孩童围着水池追逐嬉戏。青砖灰瓦间,现代元素混搭着明清遗风,墙壁上随处可见“跳动”的音符。

邓台村,这个只有600人口的小村庄是邓丽君的祖籍地。

作为台湾著名歌手,邓丽君曾赢得“十亿个掌声”等赞誉。她生前演艺足迹遍及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发表汉语、粤语、闽南语、英语、日语、印尼语等歌曲1000余首。

虽然生在台湾,但邓丽君多次在演唱会上称:“我是河北大名人”。

邓丽君父亲的故居,就坐落在邓台村中心的丽君广场旁。原本破败的旧房已按照原貌修葺一新,屋内陈设如初,供游人观瞻。门前的两棵“同心榆”发出新芽,只有一段略微坍塌的土坯墙仍保持着旧貌。

邓丽君的祖父母早亡,父亲邓枢由两个姑姑抚养成人。1948年末,邓枢告别家人前往台湾,再未回故里。4年后,邓丽君出生。由于种种原因,邓丽君终生未能踏上家乡故土,但当她听说两位曾哺育自己父亲成人的姑奶奶生病时,仍旧千方百计托人捎钱带物以报恩情,在当地传为佳话。

资料图:多地“君迷”们到邓丽君祖籍地河北省大名县缅怀“心中歌后”。图为“君迷”们在邓家祖坟的石碑前缅怀邓丽君。中新社发 霍发林 摄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辞世。此后,中国各地的“君迷”每年都会来到大名县邓台村,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邓丽君。

2010年和2012年,邓丽君的哥哥邓长安和邓长富分别来到邓台村拜谒邓家祖坟。如今,邓家仍有后人在故土繁衍生息。

2016年4月,当地政府开始围绕邓台村打造“丽君小镇”,不仅修葺了邓家祖宅,还新建了丽君广场、咖啡屋、酒吧等设施,邓丽君的歌声“回荡”在小镇的每个角落。

上午7时刚过,来自山东德州的范长银夫妇就赶到了邓台村。“我们夫妻二人都是邓丽君的忠实粉丝。这次去郑州虽然不顺路,但仍要借这个机会过来看看,怀念一下邓丽君。”范长银说,“丽君小镇”的美也让他倍感惊讶。

据当地官方统计,“丽君小镇”自去年10月建成以来,半年时间已迎接20多万名游客,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君迷”。

“丽君小镇”的建设,让原本偏僻落后的邓台村焕发了生机,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创业。“丽君虽然没有回来过,但她却在影响着故乡,如果她在天之灵能看到故乡的变化,相信也一定会非常开心。”村民田景友说。

临街的墙壁上,书写着一首邓丽君演唱过的歌曲《小村之恋》,引来几名游客驻足,一名老者看着歌词轻轻地哼唱起来:“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我时常时常地想念你/我愿意/我愿意/回到你身旁……”(完)

发布于 2025-07-28 16:13
收藏
1
上一篇:24岁女孩意外认了另一位母亲,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关注 下一篇:丽君,我们心中永恒的女神,光芒万丈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