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老店传承,这些钵钵鸡见证最浓烟火气

十年老店传承,这些钵钵鸡见证最浓烟火气"/

你说得非常对!这话说到了很多热爱钵钵鸡的人心里去。
吃了十多年的钵钵鸡,它早已不仅仅是一道小吃,更像是一种:
1. "味蕾的印记":十多年的口味偏好和记忆,早已与钵钵鸡的味道深度绑定。那种独特的麻辣鲜香,是许多人味蕾深处难以忘怀的乡愁或念想。 2. "时光的见证":每一次吃到钵钵鸡,都可能伴随着一段特定的回忆——或许是学生时代的廉价快乐,或许是某个加班晚上的慰藉,或许是和朋友相聚的欢声笑语。十多年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对某种生活情调或习惯的坚守。 3. "烟火气的化身":钵钵鸡诞生于民间,是市井生活中的常见景象。排队的人龙、氤氲的热气、舀取时清脆的声响、混合各种调料的浓郁香气……这一切构成了最真实的“烟火气”。它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是城市喧嚣中一抹温暖的人间色彩。 4. "情感的寄托":对于很多人来说,钵钵鸡可能是一家人的习惯,是某个老朋友的共同记忆。它承载着情感,是维系情感的一种方式。
所以,你说“这些吃了10多年的钵钵鸡,才是烟火气最重的存在”,是非常精准的描述。它代表了那些最朴实、最贴近生活、最能引发共鸣的味道和记忆,是构成我们生活

相关内容:

随着城市变迁,很多当年的美食街渐渐地没落了。

不过,味蕾的记忆还在。成都的街头巷尾,很多开了10多年的钵钵鸡,门面不大,装修简单,却满载回忆。

1

10多年屹立不倒的好味道,从手推车吃成铺面

团长从高中吃到大,那个时候对它的记忆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老板5角钱一串的鸡皮。放学后,同学三三两两骑着自行车来到街旁,老板推着手推车,摆了几个板凳桌椅笑脸迎迎。

那时候的玉双路还是美食一条街,对于吃货来讲是很有氛围的地方。把自行车一靠在路边,就挽起袖子开始吃。

一把抓的鸡皮、鸡肾、鸡爪,再来一把毛肚、黄喉、莴笋。

穿着校服就着街边一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先用肉嘎嘎垫底,夯实基础后,再吃点素菜,人均15元就可以“刹割”。

吃着吃着,这家钵钵鸡就成了门店,一晃眼10年,还是那个老味道,新增了不少卤菜和凉拌菜,虽然钵钵鸡味道不变,老板的笑容却少了些。

不过,对于儿时记忆深刻的我来讲,在这里吃钵钵鸡已经不单纯是味道了,更多的是对那份学生时代的怀念。

老板生意做大了,现在已经有了两家铺子,还新增了主食,最喜欢在吃完了所有麻辣的钵钵鸡后,来一碗鸡汤饭。

被麻辣“洗劫”后,这一碗汤下去刚好中和了刺激感。一般来说,吃完后还可以再吃几串。

最喜欢鸡皮和鸡郡肝,还有鸡爪,泡到红油里过一趟,汁水超级多。

素菜味道很棒,老板每次都把莴笋头煮得刚刚好,脆脆的又有蔬菜的新鲜口感,一抿所有红油都流进了嘴里,超有满足感。

一字排开的素菜让你食欲倍增,且藕片和土豆、花菜都是脆肚刚好。有些店会把素菜煮太软,这家恰恰相反。红油和菜的完美综合,各自不抢戏。

2

16年的夫妻店 吃的就是“回忆”

这家位于市中心的老店,开了起码16年了。门面招牌都没咋变过,老板等他泛白了也不修整,非常有沧桑感。

由于是夫妻店,所以老板两口子全权打理,感觉像在邻居家吃饭像,态度很亲切。

味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麻辣,酱油味比较重,是很圆融温和的口感,这倒和老板夫妻的脾性很像,不温不火的。

由于隔壁就是网红谢记肥肠鸡,一比较这家真的低调的可怕。干海椒碟子算特色,沾上郡把,柔和的味道瞬间有了变化。

如果爱吃红油,配上折耳根,那简直是停不下筷子。

不过有人觉得味道淡,不过对于清口的我来讲,这反而很对胃口,既满足的口腹之欲,又不让身体过重的负担。

价格也略有争议,素材1.5元两串,红签2元一串,两个人70~80元算正常。

3

钢管厂5区N0.1的钵钵鸡,很多人慕名前往

对于住了10多年牛市口的团长,这家钵钵鸡可以用从小吃到大来形容。每次路过顺便捡两串,就喜欢这样烟火气重的铺子。

老板现在生意做大了,路边摊已经变“装”。如果你跟到导航走,还是会给你导航去老店,所以最好去确认好地址再去。

味道肯定让你不虚此行,端上桌前还要先淋麻油。

红油的味道简直不摆了,甜辣的汤底,味道却很香,而且越吃越觉得麻,但并不辣口。

菜品肯定是新鲜,当天卖完就不会补,鸡爪、鸡脚筋、郡肝、兔肚个个特色。

而且味道渗入很快,一般第二次的素菜,口感都没有首锅好,但这家却可以很快入味。

冰粉是大亮点,几乎人手一碗,内容不要太多,糍粑、花生、山楂、红豆、芝麻等。吃完钵钵鸡拿这个中和一下正好。

不知道这波回忆杀勾起你味蕾的记忆没有?

关于学生时代的美食,夹杂了太多的笑点和泪点,不知道你们又有哪些推荐呢?欢迎留言。

发布于 2025-07-27 16:14
收藏
1
上一篇:这些点评少之又少的钵钵鸡,让我一吃就是好几年,究竟有何魅力? 下一篇:钵钵鸡家常快手秘籍,简单快捷,美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