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捧到反思,揭秘为何“穷游”不再成为潮流的原因

从追捧到反思,揭秘为何“穷游”不再成为潮流的原因"/

“穷游”作为一种曾经非常流行的旅行方式,确实在近年来热度有所下降,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大量年轻人的追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生活成本普遍提高,经济压力增大:" "国内成本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大城市,房租、物价、日常消费都在上涨,可自由支配用于旅游的资金相对减少。 "国际旅行成本增加:" 燃油价格、国际航班费用、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导致国际旅行的成本显著上升,使得过去那种“极限节省”的穷游模式对很多人来说难度加大。
2. "旅行观念和目的的多元化:" "从“走过”到“体验”:" 现代人旅行不再仅仅是为了“打卡”和“走遍更多地方”,更追求深度体验、文化融入、放松身心或追求个人成长。穷游往往意味着时间紧张、行程匆忙,难以满足这种深度的需求。 "品质提升需求:" 年轻一代更加注重旅行的舒适度和品质,愿意为更好的住宿、餐饮、交通和体验付费。过去那种“食宿都就够”的标准已不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 "探索新形式:" 定制游、主题游、奢华游、深度文化游、研学游等新型旅行方式层出不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分流了原本可能选择穷

相关内容:

我的观点:

  1. 基建的铺设,目的地的开发,越来越没有必要为省钱而吃苦。
  2. 资本的推动影响大众的判断,精致游更有能力做推广宣传。
  3. 分享方式的变化,穷游可能有,但你不再容易看到它们。

基建的发展

「走世界」「去西藏」的穷游跳动人心。以前是没得选择,现在拉林铁路都要修成通动车了。十年前进藏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体验

我对象就是当年的穷游青年,他在13年骑行过一次川藏线和一次青藏线。各种烂路石子路,没几座隧道不知道翻了多少次山,瞬息万变的气候下骑到失温,被落石砸,被狗群追,在修路工人的道班过夜,各种物资匮乏缺补给(他说除了屎啥都吃……),惨并快乐着。

少年的珍贵影像资料→_→

当时沿途界碑全是涂鸦,现在都被洗掉了

当年波密到鲁朗路上的「通麦天险」只有一座超级破的桥,桥后还在炸山。现在架了坚固的悬索桥,已经是第三代。318各种隧道也挖通了,路也修出来了,沿途村镇条件也好多了,已然是一条成熟的休闲线路。

最左:隧道里面没灯,打着电筒骑车;最右:通麦的旧桥

如今通麦天险的第三代桥(前两代也还在旁边),网图

19年我去西藏调研,拉萨林芝不说,在传统印象里很穷的藏东也是全程柏油路,平稳得不得了。还记得沿途看到很多山上架满了电塔,能在这样地势险峻、气候多变的高原铺电网,做到乡乡通电,真的很了不起。


牦牛和电塔

左:尼洋河畔的一个村子,右:波密,以前哪有这么好的住宿

越野爱好者一直在寻找更险更荒的路线,从318到格聂南线、独库公路、丙察察、青甘线……一个地方火起来就会修路开发旅游,看前人的分享记录,路况每年都在变,探索的脚步跟不上国家扶贫基建的速度。

除非真的是没几个人知道的极小众,否则还要强调如何艰难险阻,未免有点过分标榜的味道。

可以,但没必要。

资本的干预

你知道一个叫Couchsurfing的网站吗?这个免费住宿分享平台在起初十几年全靠志愿者和捐款用爱发电。然后杀出一个Airbnb,从每笔交易中抽成3%-20%的佣金,很快干死了Couchsurfing。全球最大沙发客网站都撑不下去不得不强制收费,穷游者的精神家园靠什么维系。

5-10年前最权威的旅行攻略工具是什么——穷游网和马蜂窝。穷游网走中产定位,先提出「穷游的穷是穷尽的意思」,又换了几次slogan,一直想摆脱「穷」的刻板印象,为什么?因为穷赚不到钱啊。抱住众信的大腿苟了几年,如今众信自己都要撑不下去了。马蜂窝靠什么生存?不是攻略,而是强势有能力的酒店销售营收。

相对地,我的观感,精品酒店越开越多,譬如较早的梅里既下山,近年的赛里木湖克鲁格营地,将开的敦煌碧玥……专挑小众偏远的地方打差异化。占据极好的选址,内有知名建筑师设计师,专业管理团队的打磨,外有请博主,做宣传,美文美图视频铺开种草,背后都是资本的运作

譬如甘南桑科草原的诺尔丹营地,大几千元一晚还一房难求,在草原上能把一切都安排得精致妥帖;其实也有百元一晚的牧民帐篷,盖发潮的被子,与小飞虫共眠,晚上只有一两个小时通电。

譬如宁夏中卫,有四位数的黄河宿集,逛着像在北非摩洛哥;也有几十元一间房的农家乐,除了有个地方睡觉不指望其他任何功能。

黄河宿集

还有滇藏线风头最旺的酒店集团松赞,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理念,无不是城市豪华酒店标准。

松赞

而且它们拍照都非常好看

哪怕普通民宿,也要搞搞氛围,加点网红元素。有溢价的空间,才有长久生存扩张的能力。

在巴西和墨西哥住过的好看民宿,不好看的我都没拍……

3. 分享方式的变化

我也算在旅行媒体这行混了一些岁月。早年内容如何呈现,是论坛,是编辑加精筛选。是长篇大论讲故事。

如今,是小红书抖音为代表的图片短视频平台,是算法,是短平快平台推荐

当年看游记做攻略,是这样的

现在是这样的

还有多少人看得下长游记?取而代之的是将旅途最精华的部分碎片化,又穷又苦的那部分,读者不容易留意到,作者和平台也不太展示出来

我早年也没少穷游,欧铁学生通票加一路青旅沙发客,用500英镑在欧洲玩了半个月。可以暴走8~12个小时,在路边啃三明治解决一餐。睡过五大洲的机场,无数次夜巴夜火车,12人的青旅和有老鼠的大通铺。但也很少在游记里说,一来这些对我读者的价值不如美景的抚慰或实用攻略预算参考,二来总有种卖惨的感觉,毕竟预算紧是我自己的问题,而且再穷也没人资助我啊。

扪心自问,你喜欢看精致海景别墅爽一爽,还是蓬头垢面吃糠咽菜苦兮兮。反正都是网络世界,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从游记里感受一点浓缩的美好不好吗。

穷游的「穷」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发布于 2025-07-27 17:42
收藏
1
上一篇:如何穷游攻略,揭秘低成本旅行秘诀,你知道吗? 下一篇:真正的“穷游”,无钱却执着旅行的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