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已经成为陇南人的口头禅来到陇南,你会发现:这里,满城橄榄飘香,但这不是地中海;这里,时有川音入耳,到处火锅飘香,但这不是四川;这里到处山峰翠峻,水流潺潺~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豪迈的两当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

陇上江南 山水画卷


弃官西赴陇右的杜甫,从秦州(今天水)沿西汉水进入陇南,一路从青泥河至陕西略阳入川。山水变易,自然深广,让他留下了117首陇右诗,更是在终点成都府感慨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秦陇锁钥 巴蜀咽喉早在7000多年前,陇南一带的西汉水与白龙江流域,就普遍有人类生活的遗迹。

西和仇池山,则汇聚了诸多神秘传说: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山,长于成纪(今天水)。刑天和轩辕黄帝决战地“常羊之山”,据称就是仇池山。

千年变迁,征战杀伐逐渐为神仙秘境的想象遮掩,文豪苏东坡,以仇池为避世桃源,留下“老人真欲住仇池”的期盼。

直到商代晚期,《史记》中的颛顼后人——秦人,在西汉水两岸的西犬丘(今礼县)发迹。擅长养马的他们,因首领非子为周天子赏识,获得东北方向的封地,西汉水沿岸水草丰茂,正适合养马,而不远处盐官古镇的卤水井盐资源,更是让秦人如有翼助。
骁勇善战的秦人从这片险峻的山地,以养马、盐卤这两大产业,初创基业,不断自西汉水向东北一线前进,顺着渭水谷地,走到秦州(今天水),跨越秦岭,来到咸阳,经略关中平原,经过六百多年的筚路蓝缕问鼎中原,横扫六国,最终成就帝国霸业。
(秦人扩张图)▼

老秦人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战歌,一去咸阳不回,只留下了礼县大堡子山深处的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为后人解答秦人故里在何处的千年疑惑。几百年后的汉末建安年间,天下大乱,不远处的西汉水畔,一座纯由人力垒成的军事堡垒:“祁山堡”,再度打破这里的平静。


陇南“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地理优势,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便在今天礼县的祁山堡拉开序幕。

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
红色热土 革命圣地陇南还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红色热土,这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红色精神长存于这里的山川河流,更融入了陇南人的血脉。


1935年9月中旬,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越岷山、过施窝、大草滩,到达宕昌哈达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决策着红军的走向、长征的路线、革命的未来,最终确立了“往陕北去”的长征目的地,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还有无数革命前辈的足迹遍布陇南,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激励着后人探寻红色足迹,秉承先辈精神。

物华天宝 世外桃源
山高林密的陇南,还储存了巨大的“绿色财富”。除冬麦、水稻外,还可以生长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如柑橘、油桐、桉树、棕榈等,还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

以及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并拥有3个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数量占全省6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占全省70%,是野生动物和珍禽异兽气息繁衍的乐园。


地处北纬33°的陇南,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最北端区域之一,也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康县、文县、武都三县交界处海拔600一1200米的林缘地带,是陇南的茶叶生产基地,春夏时节“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既是北方茶树生长的适宜区,也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产地。高纬度、高海拔的产区特征,为陇南绿茶带来了香气高昂的特点,青翠透金,栗香甘醇。


从历史中走来,陇南是多彩的从山水中走来,陇南是多景的从生活中走来,陇南是多味的
当生活与山水勾连,山水与历史随行历史又为生活提供养分陇南,便愈发多了厚重感和人情味
回望中,这里步履坚定向前看,这里生生不息这就是陇南!
文字丨微游甘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