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旅融合,贵州旅游新引擎,开启增长新篇章
您说得非常对。"酒旅融合(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增长路径的重要引擎。"
贵州,特别是其“中国酒谷”的核心区域——赤水河谷,拥有得天独厚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条件。将发达的葡萄酒产业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相结合,能够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1.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为游客提供了除了传统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之外的全新体验。游客可以参观酒庄、品鉴美酒、了解酿酒文化、参与葡萄采摘等活动,使旅游线路更具深度和吸引力。
2. "提升旅游附加值:" 葡萄酒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其销售和相关衍生品(如酒具、文创产品)能为地方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高品质的酒旅体验也能吸引更高消费能力的游客,提升旅游整体收入水平。
3. "打造特色品牌形象:" “贵州酒旅”正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辨识度的旅游品牌。依托赤水河谷的“世界级葡萄酒产区分廊”和“赤水河谷”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平台,可以强化贵州作为优质葡萄酒产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4.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酒旅融合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完整的产业链,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 "延伸游客停留
相关内容:
“以文塑旅,以旅促酒,不断完善旅游、文化、白酒融合发展机制体制,推动一、二、三产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近日在贵阳举办的中国酒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的业界代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旅游+文化+酒”将成为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白酒和旅游是贵州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两大特色产业。据悉,“十三五”期间,该省白酒产业年均增速达12.7%,白酒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30%。2020年,贵州白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221亿元,实现总额719.4亿元。
在旅游发展上,“十三五”时期,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前四年贵州接待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保持30%以上增长,201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59%。
在酱香型白酒龙头、贵州茅台的引领、带动下,贵州白酒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大家普遍认为,在“茅台”大产区概念下,“酒+旅游”融合发展正逢其时,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善旅游、文化、白酒融合发展机制体制,推动白酒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茅台酒生产基地所在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坚持以酒带旅、以酒促旅,成为该省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为其他地区推动“酒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吴勇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推动酒旅融合发展,要紧紧抓住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机会,更加注重本地游客,充分挖掘国内旅游市场,尤其要重视培育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深挖旅游下沉市场;此外,还要积极培育酒业旅游品牌,给人不一样的体验,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有关人士还建议,推动酒旅融合发展,要借鉴好国际的成功经验,注重专业分工协作,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
当天的论坛上,来自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清华大学、贵州旅游协会、贵州大学、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围绕就中国白酒文化繁荣、行业增长趋势、酒旅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内外酒旅融合的模式以及贵州酒旅融合的特色分享各自观点。(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来源: 经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