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字的含义白部,上下结构。泉水;泉眼;钱币的古称;姓。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泉水。甲骨文的“泉”字,外部的线条,就像座险峻的高山,中间的竖线就像是山的中间裂开了一条缝隙,两边的点代表从山体中喷涌而出的水流。整个字形就像是山上的一眼清泉,从中不断地涌出水流。还有的甲骨文将水流形象化为“下”字形状,强调山泉“飞流直下”的特点。汉字隶变之后,“泉”形成了现在的写法。

在古代,由于泉的读音与钱相近,人们又借用它来指代流通货币的钱。古时“钱”称作“泉布”,反映了货币如同清泉般流通的特性,这一比喻在秦朝统一货币制度后尤为显著。随着贝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泉”字与财富的联系更加紧密。“秦半两”外圆内方的形状形似泉眼,有“周流四方”之意,故“泉”便被用来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直至今日,古钱收藏爱好者们仍以“泉友”相称。

说到泉,就不能不说到“泉城”济南。“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根据最新的泉水普查,济南市域范围内共有泉水1209处。泉,是这座城市最为亮眼的名片。

济南泉水的形成,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水文地质条件。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部山区水源充沛,布满可溶性灰岩的地貌,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大量溶洞,利于水的流动。在南部山区汇聚的泉水,一路向北至济南城内,受不透水的火成岩阻挡,形成承压水涌出地表,因而造就了济南“家家泉水”“七十二名泉”的风景。

20世纪90年代,受制于降水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等原因,趵突泉、黑虎泉等济南名泉曾多次停喷,趵突泉最长停喷时间达到926天。为了保护珍贵的泉水,济南陆续发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等,通过立法保护、自备井关停、多水源联合调度等切实举措,每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将城市供水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比例从8∶2扭转为2∶8。

2003年9月6日上午,济南趵突泉复涌。自2003年复涌至今,趵突泉已持续喷涌超21年,刷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长持续喷涌纪录,济南“七十二名泉”也全部复涌,“月牙飞瀑”盛景重现泉城。
中国水事综合半月谈、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地道风物、济南宣传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案 | 王子月 罗景月审核 | 陈锐监制 | 樊弋滋责编 | 王子月校对 |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