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发布|美术馆藏品线上展,意图与行动的藏品之旅

独家发布|美术馆藏品线上展,意图与行动的藏品之旅"/

独家发布|美术馆藏品上线:从意图到行动
【导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我国丰富的艺术文化,某知名美术馆近日宣布,将精选馆藏藏品上线网络平台,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这些艺术珍品。本文将带您了解美术馆藏品上线的背后故事,从意图到行动的完整过程。
【正文】
一、意图
1. 传承与推广:美术馆作为艺术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承和推广艺术的责任。通过线上平台,美术馆可以将馆藏藏品展示给更广泛的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的艺术文化。
2. 提高知名度:美术馆藏品上线网络平台,有助于提高美术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
3. 创新展示方式:美术馆藏品上线网络平台,是美术馆在展示方式上的创新,有助于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二、行动
1. 精选馆藏:美术馆从馆藏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包括绘画、雕塑、书法、陶瓷等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
2. 数字化处理:对精选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高清图片、3D模型等,确保线上展示效果。
3. 平台搭建:与专业网络平台合作,搭建美术馆藏品线上展示平台,为观众提供便捷的观赏体验。
4. 内容丰富:在平台上设置丰富的内容,

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玛丽-爱莲娜·莱蒙(Marie-Hélène Raymond) 国立魁北克美术馆数码战略负责人。

最近几年,国立魁北克美术馆开始考虑开放其馆藏,并考虑传播其知识,而这是数码化带来的必然要求。由于制定了整体数码战略,国立魁北克美术馆希望利用新技术来实现其传播、促进和保存从古到今的魁北克艺术的使命。

2018年启动的国立魁北克美术馆馆藏新网站页面/© MNBAQ

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的数码战略通过很多跨部门举措展开,其实施、跟进和结果涉及博物馆的多个部门,包括数码战略处(当然),也包括馆藏处(档案、文献、修复与摄影)。数码战略为当下和未来的目标提供了一贯的框架,指导着博物馆多个部门的创举。战略能优化流程、让团队适应新的工作方法、让员工重视数码化、提高数据开放程度并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国立魁北克美术馆希望发展一种新的数码文化。本馆因此开发了一种馆藏传播和分享的全新平台,并通过其维基百科计划为魁北克艺术的可探索性做出了贡献。

在线国立馆藏

2018年11月,国立魁北克美术馆启动了新的馆藏网站。首要的目标是让公民能更亲近作品,并由此宣传和推广我们的共同财富。这一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的宝贵工具从此能用于找到国立馆藏中的精品,探索魁北克艺术的基本流派,并发现或深入了解魁北克的代表性艺术家——马尔塞尔·巴尔博(Marcel Barbeau)、弗朗索瓦·巴耶尔杰(François Baillairgé)、让·达烈尔(Jean Dallaire)、夏尔·铎德兰(Charles Daudelin)、马可-奥勒留·佛尔丹(Marc-Aurèle Fortin)、哥尼流·克里格霍夫(Cornelius Krieghoff)、玛德莱娜·拉利贝尔泰(Madeleine Laliberté)、吕德杰尔·拉罗兹(Ludger Larose)、费尔南·勒杜克(Fernand Leduc)、让·保罗·勒米约(Jean Paul Lemieux)、约翰·黎曼(John Lyman)、詹姆士·威尔逊·莫里斯(James Wilson Morrice)、弥米·巴朗(Mimi Parent)、阿尔弗雷德·贝朗(Alfred Pellan)、让-保罗·里奥佩勒(Jean-Paul Riopelle)、安娜·萨瓦日(Anne Savage)、扎沙里·万森(Zacharie Vincent)等。

吕德杰尔·拉罗兹(Ludger Larose)/《温室》(La Serre)/1910年/布底油画/125 cm×87 cm/Crédit photo: MNBAQ, Idra Labrie

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的国立馆藏追溯了交流与混合的历史,而正是交流与混合塑造了从新法兰西时代至今魁北克的艺术个性。通过使用简单、易使用、直观的界面探索古代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当下艺术、装饰艺术、设计、因纽特艺术。围绕主题、艺术家和展览构思的这一网站新版块,邀公众与作品互动,并带给公众意外的发现。

吕德杰尔·拉罗兹(Ludger Larose)/《弹钢琴的让娜》(Jeanne au Piano)/1907年/布底油画/87 cm×68.7 cm/Crédit photo : MNBAQ, Idra Labrie

“馆藏”新版块还能让图片使用更简单,促进国立魁北克美术馆馆藏的数码化以及档案处理。“国立馆藏”这个概念于是有了完全的意义,分散在魁北克各地的不同人群如今能亲近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的全部作品了。于是,魁北克艺术不仅在此处闪光,也超越边界,与全球各地的公众见面。

众多——当然也是免费提供的——内容同样可以服务于参观前的准备、参观后的需求以及教育和娱乐目的。在线国立馆藏现收录了与国立魁北克美术馆40000件作品有关的28000幅图片。除了这些图片,我们也能找到艺术家生平介绍、详细的展品卡,作品详细描述,艺术家照片、档案、相册等。

吕德杰尔·拉罗兹(Ludger Larose)/《女舞者》(Danseuse)/1888年2月24日至3月3日 /纸底孔泰铅笔/50 cm×32.8 cm/Crédit photo: MNBAQ, Denis Legendre

吕德杰尔·拉罗兹(Ludger Larose)/《无题》(Sans titre)/1908年/布底油画/57cm x 38.7 cm/Crédit photo: MNBAQ, Idra Labrie

这样一个计划显然也对内部工作组织产生了众多(积极的!)效果。转变带来的挑战是很多的,只有员工的参与和动员才能带来成功。事实上,馆藏的数码化也引导了此前并未明确定义的工作流程,其中主要包括有关元数据和员工培训的思考。

维基百科计划

维基百科计划首先的目标,是通过让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的公众和员工学习使用一种自由的百科全书和一种普世工具,促进公民参与和数码文化。国立魁北克美术馆已经拥有一份庞大的公有领域作品目录以及将其数码化和推广的资源。美术馆与维基百科的目标和方向是匹配的、共赢的,二者合作是完全可能的。

最近几个月来,已经有超过1000个有关馆藏艺术家的词条被创建、修改或改善。这一自由百科全书的普世性和多语言性是一个有意义的优势。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网站馆藏板块也加入了一个维基百科链接,以便推广两个平台。

维基百科计划创建的吕德杰尔•拉罗兹(Ludger Larose)词条/© Wikipedia

分享本馆研究团队拓展的知识的过程并非没有冲突。需要转变机构行事的方式来创造一种与大多数人分享知识的文化。我们也希望最终能在维基百科分享本馆的研究工作,以便分享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策展人员的知识。我们会希望策展人对在线艺术作品和档案收藏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在数码空间存在一个展示日益成长的器物保存活动的重要契机,例如他们要投入更多用于新的馆藏网站的维护以及更多确保分享内容的丰富和多元。

这诚然也是有利于其他研究者的重大行事方式的转变,但尤其有利于魁北克公民,他们能更多地利用“自己的”馆藏以及他们参与实施的工作。

我们在内部进行了培训,以便让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的员工拓展其执行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项目的能力,令其能够向同事提供协助,并在博物馆和网站使用者之间建立联系。与此同时,国立魁北克美术馆每个月在馆内举办一次维基百科工作坊活动。之所以构思这些工作坊,是为了让所有级别的参与者都能增长有关维基百科的知识。公民能借此探索该平台,熟悉做出贡献的步骤,做出贡献需要遵循词条写作的采纳标准,需要加入参考来源及其他要素。“维基周三”(Les mercredis Wiki)活动鼓励魁北克社群丰富和推广维基百科中的法语内容。

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网站馆藏板块/© MNBAQ

未来呢?

国立魁北克美术馆的使命是成为魁北克艺术的权威博物馆,成为艺术、创作与社群相互交融的高地。本馆希望传播这一使命。为此,国立魁北克美术馆将在未来几年采取一种结构化的、以公众为导向的、以知识为引导的数码策略。这一策略将稳定地得到评估和优化,且我们尤其希望其能持续得到评估和优化。

来源:新华号 《艺术博物馆》杂志

发布于 2025-07-25 05:45
收藏
1
上一篇:谢赛宁现场揭露CVPR评审黑幕!Sora DiT开山之作被拒,怒批AI学术圈畸形现象 下一篇:虚拟的拥有,NFT技术如何助力知识经济时代版权争议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