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个学校,名字长长的,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它现在想要改名字,这是他们很多人在讨论的大事。改名字,这可不是小事啊!学校的人都在想,到底要不要把“热带”两个字去掉?是不是要加上“三亚”这个地方的名字呢?
这所学校,它在海南省的南边,是公家办的大学。它很特别,因为全国只有它一个学校的名字里有“热带海洋”这几个字。它以前可不是现在这样,它最早是个教书的学校,后来慢慢地,名字变了几回,还跟别的学校合在了一起。
现在,这所学校有两个大的目标。一个,是要变成真正的“大学”,不是学院了。另一个,是想能教博士,给博士发学位。他们现在已经可以教硕士,也能发硕士学位证书了。变成“大学”这个事,道理上说,是可以很快就办的。

有人说,现在学校的名字太长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念起来都觉得有点绕嘴。要是改成“海南热带海洋大学”,还是觉得不好说。他们觉得,还不如直接叫“三亚海洋大学”好,或者叫“海南海洋大学”也行。
为啥有人想叫“三亚海洋大学”?他们说啦,三亚,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知道,是个好玩的城市。名字里面如果带上“三亚”,大家就更容易记住了。这样还能让别人知道,这个学校就在三亚这个好地方。
三亚这个地方,本身就是有“热带”的样子,也有大海。要是在学校名字里再说一遍“热带”,有人觉得有点多余了。也有人担心,要是把“热带”这两个字去掉了,学校的特色会不会就没了?因为这个学校研究的东西,很多都跟“热带”的环境有关系呢。
这个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在三亚,一个在五指山。它下面分了十九所学院,有五十七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里面,有十三个是跟大海有关的。还有一些,是研究黎族、苗族文化的。
这所学校,他们以前做过一个很大的项目,是研究“黎族历史”的。这个项目,把海南在这方面的空白都填上了。这个学校不光是研究大海的事情,它还保留着很多民族文化的特点呢。
到底要不要改名字,这事儿真的有点复杂。名字要是改得简单了,也许对他们的学科发展会有好处。因为“热带”这两个字,有时候会让别人觉得,他们只研究热带地区的东西。
可是,这个学校现在有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的支持,他们的大海类的学科已经很全了。如果改了名字,会不会就显得不那么特别了?有人在想这个问题。
听说,三亚的政府很支持这个学校改名字。因为,如果学校叫“海洋大学”,就能给三亚这个地方带来更多的研究东西,也能吸引更多的有本事的人过来。可是,学校自己还在犹豫呢。
改名字这事,需要教育部同意才行,这个过程有点麻烦。还有人说,如果名字太简单了,以后招学生的时候,宣传起来会不会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毕竟一说到“海洋大学”,大家可能先想到上海或者厦门的那些老学校。

学校现在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申请变成正式的“大学”。另一件是努力去争取能教博士的资格。如果顺利变成了大学,下一步就是申请让博士来读书了。不管叫什么名字,他们自己研究的这些东西,都算是有基础了。光是跟大海有关的专业,就有十多个。加上他们能教硕士,所以研究的力量也不算弱。
有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个学校还保留了一些民族教育的传统。他们研究黎族文化遗产,这个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有时候,他们的文化研究,还能跟大海的学科合在一起。研究黎族人以前怎么造船的。这些文化研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大部分还是在研究怎么利用大海的技术上面。
关于改名字的争论,有人觉得“三亚”这个名字,更能显示出这个城市的特点。因为三亚就是海南旅游的一张名片啊。也有人担心,名字要是变得太简单了,学校的特色就会被冲淡。如果叫“三亚海洋大学”,会不会跟国内其他那些叫“海洋大学”的学校,都差不多了?
或者说,名字变得太普通了,反而大家不容易记住,这其实是个有“热带”特点的学校?现在学校管事的人,应该还在仔细考虑这些事情。改名字,不光是换个叫法,还关系到学校以后要发展什么学科,怎么招学生,甚至将来整个学校要往哪里去。
把“热带”两个字去掉了,会不会让学校更容易跟世界上的海事研究机构合作呢?因为很多国际上的项目,可能更关心所有的大海问题,而不是只关心热带地区的大海。
但是不管最后叫什么名字,这个学校现在已经做了很多实际的事情。他们跟渔业科学院合并以后,就有了更多关于大海的资料和可以做实验的地方。还有那些研究黎族文化的题目,虽然看起来跟大海没直接关系,但这都是海南本地的特色啊。
最近,网上也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事情。有人建议,干脆叫“海南三亚海洋大学”,把“海南”和“三亚”都带上。也有人觉得,名字越短越好,容易记住。但是教育部对学校名字,有规定啊,不能随便把地名和专业名词堆在一起。所以学校可能还要考虑这些规定。
改名字这事儿,真的挺难的。要符合规定,还要照顾到大家伙儿的意见。说不定,最后还得请专家来开会,才能决定呢。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这个学校都在为海南培养有本事的人。改名字,可能只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步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