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忙得脚不沾地,
好多南方小年的传统食俗,
都快埋在记忆里落灰了。

其实小年吃的东西,
没想象中那么麻烦,
比如汤圆,
糯米粉加温水揉面团,
别太干也别太稀,
不然包的时候容易破,
甜馅用芝麻花生糖,
咸的放猪肉末加葱姜,
煮的时候要小火,
等浮起来再焖两分钟,
不然里面没熟。

还有年糕,
南方用糯米做的,
比北方黄米糕更软糯,
可以蒸着撒红糖红枣,
也能切片炒腊肉,
或者煮糖水加桂花,
但要记住,
蒸的时候别太久,
不然软得夹不起来,
失去嚼劲就没那味了。

灶糖也是小年的老伙计,
用麦芽和小米熬的,
粘得能拉很长的丝,
小时候妈妈会说,
吃了灶糖,
灶王爷上天就只说好话,
咱们家明年就顺顺利利,
现在想想,
哪是粘灶王爷的嘴啊,
是粘住了小时候的甜。
对了,南宁的年粽也有意思,
糯米包着绿豆和猪肉,
形状有长有圆,
寓意“年年高中”,
爸妈总说,
再忙也要包两个,
不然不像过年。
这些吃的呀,
不是山珍海味,
是奶奶的手作,
是妈妈的唠叨,
是刻在骨子里的团圆味。
其实传统没那么复杂,
哪怕就做一道,
也是对年的尊重,
对家人的心意。
你们家小年必吃的那道,
是从哪一辈传下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