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点52分进入立秋节气。
高温预警还在发,秋老虎已经蹲在门口了。

今年这立秋可真是赶上了“三重暴击”:晚立秋、闭眼秋、秋包伏全凑齐了。
看时辰,下午才交节算“晚立秋”,老话说“晚立秋,热死牛”真不是吓唬人。

气象台数据摆着呢,副热带高压根本没撤退的意思,未来十天全国多地持续35℃以上高温。
更扎心的是今年立秋后还有12天伏天,妥妥的“秋包伏”,加上“闭眼秋”属性,热浪起码得缠磨到白露。
闰六月把立秋逼到农历七月,按农谚算“晚立秋”。

老农民最懂这个理儿,“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谚语传了几百年。
今年闰月打乱了节奏,田间水分蒸发量比常年高15%,河南山东的玉米已经开始“掐脖旱”,急等人工降雨救场。

最麻烦的是秋老虎遇上秋包伏。
2013年同样组合拳,上海创下43℃的百年记录。
今年华南多地体感温度直奔45℃,地铁站发冰块的新闻都出来了。

办公室空调连轴转,户外劳动者更遭罪,广州已有快递员热射病送医。
老祖宗早把应对智慧揉进习俗里。

北京胡同今早排起贴秋膘的长队,卤煮店老板三点就起来炖肠子。
“啃秋”西瓜销量翻倍,水果批发市场凌晨四点灯火通明。
但医生提醒:三伏天猛吃羊肉小心上火,绿豆汤反而更解暑。

节气表翻到立秋这页,手机天气却还标着红色高温。
空调外机轰隆声里,秋天只活在老黄历上。
这届年轻人一边网购便携空调衣,一边在农谚评论区刷“祖宗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