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桂林山水全部的美都来自于喀斯特地貌千变万化的神奇演化。科学的表述是:构成桂林山水主体骨架的峰林峰丛石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中,最典型、最精彩、最具观赏性的范例,具有异乎寻常的自然美价值,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入选条件。所以,如果说千年前产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是一种充满浪漫诗情的赞美,那么到现在,科学研究则为它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证据。

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精彩的范例
喀斯特的本义是石头,是一个位于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交界处山地的地名,意思是:那里是一个布满石头的地方,该地被科学家们称为“喀斯特高原”。中国学者多次到那里考察过,发现那是一个范围较广的石灰岩层高地,虽然地下的洞穴发育强烈,洞穴景观比较出色,但地表形态平淡无奇,只有轻微的波状起伏,有一些浅洼、漏斗和干谷,没有挺拔的石山和平坦的大地,没有清秀的江河池塘,总体感觉比较荒凉、呆滞、单调。

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
外国科学家对这种岩层研究得比较早,并直接命名为“喀斯特地貌”。但中国科学家就不服气了,说:喀斯特地貌还不如叫“桂林地貌”更有代表性呢!还有人说:如果喀斯特这个词晚一点出来的话,这种地貌就叫“桂林”了。颇有点遗憾的味道。
我认为,幸好桂林没有用来命名这种石头,没有成为一门科学的名称。如果那样使用“桂林”,那么,“桂林”就变得孤单、乏味、冷冰冰的了,没有温度、没有色彩,没有诗情画意,总之,一切都变味了,桂林就不成其为桂林了。

诗情画意的桂林山水
现在,桂林用来命名山水,命名这样一种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旅游景观,并使桂林山水成为一种高大上的驰名天下的品牌。“桂林”一词已经与山水美景紧密相连,一说到桂林,立刻就联系到山水,联想到美。桂林,已经成为美的象征。
现在,桂林已经天然地成为自带美感美意的名词和城市。桂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浪漫,充满神奇,令人向往的地方。如果它变成为一个学科的名字,那就相当于一个光鲜亮丽的女神被打入暗无天日的冷宫。

最完美的峰林景观
所以,桂林不应该为没有成为一个学科的名称而遗憾,应该对桂林为山水冠名而庆幸。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山水就叫桂林牌。桂林山水已经成为天下同类山水景观的最高标准和完美代表,任何地方的山水风景,若是想出名引人关注,则毫无例外地对外宣称这是某某小桂林。天底下的山水景观,若不贴上“桂林”两个字都不好意思叫山水,因此有“小桂林”之称的地方数不胜数。
在千里迢迢的辽宁,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冰峪沟,这里号称“辽南小桂林”。地处亚热带岭南地区的桂林,是怎么也想不到,在白雪飘飘的东北,还有这么一位远亲。

辽宁的小桂林
拒马河峡谷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岩溶蜂林大峡谷。峡谷经过的野三坡和十渡景区,有“北方小桂林”之称。

十渡景区北方小桂林
广东英德的“英西峰林”也叫“小桂林”。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英西峰林景观
崇左明仕田园风光也称小桂林。另外,靖西的山水景观与桂林十分相似。

著名的明仕田园风光
距离桂林最近的小桂林:钟山“百丽水墨画廊”。昭平黄姚古镇也称小桂林。其实这两个地方可以看作是桂林喀斯特区的自然延展部分。

钟山的百里水墨画廊
国外的山水景观也贴上桂林的标签。越南的下龙湾,是国际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被人们称为“水上桂林”。泰国的攀牙湾和它非常相似,则叫作“南洋小桂林”。

下龙湾“水上桂林”
上述几个地方,都是比较著名的旅游景区,其他名气不是很大的“小桂林”,那是不胜枚举。桂林对所有的山水景观而言,真是天下归心,万众景仰。
山水成就了桂林,美化了桂林。桂林就不应该辜负山水,辜负美名。每一个桂林人,在享有桂林的荣光时,就要担负起维护桂林荣誉的义务。我们都有作为桂林人的自豪,那就应该有作为桂林人的自律自省能力,以美的名义省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是否符合美的要求?是给桂林增光添彩了,还是抹黑丢分了?尤其是旅游从业人员,更应有这份自省意识。

桂林人要为山水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