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罐头探望到现金支付,人情淡薄表象背后的真实变迁

从罐头探望到现金支付,人情淡薄表象背后的真实变迁"/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从拎着罐头探望病人到不买东西给现金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情淡薄。以下是对这个观点的详细分析:
1.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拎着罐头探望病人和用现金购买礼物是过去的一种传统方式,而现在,人们可能更倾向于用其他方式表达关心和祝福。
2. 价值观念: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感受和独立思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遵循传统礼仪,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3. 社交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这种虚拟的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
4. 礼仪观念:现代社会对礼仪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拎着罐头探望病人和用现金购买礼物虽然是一种传统礼仪,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需求,选择更合适的方式表达关心。
5. 人情淡薄并非必然:人情淡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拎着罐头探望病人到不买东西给现金这一变化。人情淡薄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社会竞争、个人价值观等。
总之,从拎着罐头探望病人到不买东西给现金的变化,并不一定

相关内容:

沉疴病体,纠纠缠缠。住院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我已从无所适从、悲观愤怒,转变到气定神闲。百无聊赖之中,心有戚戚之下,观察起了医院中的人生百态。

今天说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探望病人。

记得我小时候,谁家有个病人,亲戚朋友前来探望,自不会空手。晃晃悠悠拎着的,大抵逃不过以下几种物品:罐头居首,饼干其次,奶粉麦乳精殿后。若是哪位买来一只烧鸡,几斤熏肉,不是有求于人便是挚爱亲朋,不用加钱的那种。

没办法,当时的人们不富裕啊。虽吃饱已不成问题,但吃好,或者说顿顿吃好,时时吃好,隔三岔五吃好,还得付出心思和努力。以如今的眼光来看,那个年代简直遍地商机,可身处其中,窥不破时局,真正敢于打破自己桎梏,敢于扔掉铁饭碗的又有几人?

探望病人拎着的罐头以黄桃山楂葡萄桔子为主,稀罕点的为椰子肉。在冰箱都不算普及、物流尚未通达的年代,罐头以其耐储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如果病者是老人,只要病不致命,罐头是不舍得吃的,即便嘴馋想吃,也只吃一罐,剩下的必然会留给孙辈。似乎看到孙辈儿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娇叫着,眼神不离罐头的样子,病也能好一大半。

现在人们探望病人,以现金为主。不是不想买东西,而是不知道买什么,病人喜欢吃什么,可以吃什么。与其大包小包的买来遭对方嫌弃的吃食,不如痛痛快快给钱,毕竟在这个年头,你买一千的东西也不如给五百可以令对方眼前一亮。为啥?东西,家属子女朋友不好意思分,钱,装谁兜里算谁的。

如此看来,人情好像淡薄了。

其实不然。

过去的病人,尤其是老人,限于医疗技术、医保制度、家庭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真要得了大病,除非少数群体,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再治疗。对于家人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钱花不了多少,付出些心力体力照顾而已。

彼时的工作,还没到绝情的地步,谁家有病人,无论上级下级同级,皆会生出恻隐之心,你请个假,早退一会儿没人说什么,关系要好的同事会帮你完成工作。谁要说闲话,会被其他人鄙视,谁家还没有个老人生病的时候?你说人家,有没有人性?

时间到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病也多了,也舍得看病了。

有的病是看不好的,但大家不甘心。尤其是面对劳苦一辈子,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家庭来说,病看不了也要看,多活一日算一日。

人们对生老病死的态度由淡定到惧怕,一则本性,二则贪性,三则想得多。具体什么事想得多,举个例子:老人有高额退休金,子女必定不管其痛苦,“舍不得”他走。

不赘述那些特例。咱就说普通人家。探望病人给钱,实际上真的比拎着东西好。为何?能实实在在的帮助对方。

千方百计的看病,自然花费不少,长此以往,任谁的受不了。亲友们给点钱,真的不是于事无补,尤其亲友多或者其中有豪富者,可以切切实实解决住院开销、回家修养的实际问题。

这也是亲友社会的余脉影响。虽说现如今人们亲情不似从前亲密,但传承下来的观念还在。今天你家有病人,我去帮帮你,明天我家有人生病,你来帮帮我,终归还是抱团取暖的一种形式。

老百姓的生活,遇到人生大事,抱团取暖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尤其是在有人生病的情况下,我们不说特例,只说普遍现象,往日种种恩怨皆可放到一边。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就我观察,来探望病人的人,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好似80、90后是个分界线,少有看到年轻人来的,就算来,也是跟在长辈后面,真的是“看”,不发言不问候。

也不知,再过些年,等我们垂垂老矣时,我们的后辈会不会来瞅上一眼,比说拎东西给钱,能来,就很不错了。



发布于 2025-07-22 03:59
收藏
1
上一篇:干货!深度测评中高端医疗险,助你买对避坑指南 下一篇:7月1日起施行!铁路旅客携带物品新规,禁止与限制清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