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地方,比如日本,他们用汉字,学中国的思想。可是在另一些地方,比如菲律宾,就不是这样。明明两个地方都是岛,离中国大陆的距离也差不多,都是700公里左右。

一个叫麦哲伦的人,坐着船,在1521年到了菲律宾。后来,西班牙人就来了,他们用一个王子的名字,管这里叫“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的军队占领了这里。

西班牙人来了之后,他们不允许菲律宾和别的国家随便做生意。他们带来自己的宗教—天主教。岛上的人要么信这个教,要么就会被打。教堂代替了以前的庙,成了地方的中心。

这时候,住在菲律宾的中国人超过了3万人,可西班牙人只有两千。西班牙人害怕,就把中国人圈在一个叫八连的地方住。这个地方就在他们堡垒的炮口下面。

“西班牙人依据闽南话的发音,把中国人叫做‘生理人’,意思就是‘生意人’。”
他们不想让人觉得中国人有什么文化,就想让所有人都以为,来的中国人—只是做生意的。
古代的菲律宾,跟日本不一样,它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到处都是小部落,一个部落也就几十户到一百户人家,由一个叫“达图”的酋长管着。他们没有动力去学外面更高级的文明。

日本就不一样了。公元4世纪,日本就有了统一的大和政权。他们为了学东西,派了很多人来中国。他们学汉字,学儒家,学佛教,还模仿唐朝的制度搞“大化改新”。

台湾岛这个时候的情况,和菲律宾有点像。岛上住着南岛民族的部落,很落后。元朝的时候,设了一个叫澎湖巡检司的机构,想管管台湾岛。但岛上还是那些部落,汉人很少。

变故发生在郑成功这里。1661年,郑成功带兵打下了被荷兰人占着的台湾。他带去了明朝的制度,建了孔庙,办了学校。很多闽南、广东的汉人也跟着搬到台湾。

台湾和菲律宾的命运,就这么分开了。
郑成功本来也想打菲律宾的吕宋岛,他说那里“我所固有”。可是他收复台湾没多久就去世了,这个事就没干成。

如果郑成功当时去了菲律宾呢?……
西班牙人需要中国人帮他们搞经济,又怕中国人势力太大。1603年,有明朝官员说菲律宾有金山,明神宗就派人去看。西班牙人以为明朝要打过来,就动手杀了2万4千个华人。

明朝皇帝知道了,却说:“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意思是为了这些商人出兵,不值得。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后来,西班牙人又在1639年和1662年杀了两次,又有2万5千个华人死了。

华人移民 VS 官方使团
去菲律宾的华人,多是闽南和粤东的商人、渔民、手工业者。他们不是读书的学者,对文化的传播能力有限。而去日本的,是国家派出去的使团,他们是带着政治任务,成体系地学习和引进中华文化。
这些华人移民,在西班牙人的高压下,有的人只好信了天主教,只敢在家里偷偷放着祖宗的牌位。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混血的梅斯蒂索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越来越淡了。

到了1898年,美国来了。美国和西班牙打了一仗,西班牙输了,就把菲律宾给了美国。美国人又在这里推行他们的东西。

美国时代:英语 VS 他加禄语
美国人办了很多公立学校,强制用英语教课。他们把自己的《排华法案》也用到了菲律宾,不让中国的劳工再进来。这么一来,菲律宾华人群体里,新鲜的血液就少了。
现在,菲律宾的官方语言里,他加禄语里有三百个词是闽南话,只占1。5%,但从西班牙语来的词有40%。超过七成的人会说英语。报纸、路牌、文件,很多都用英语。

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色已经不是中华的颜色了。西班牙人打下了宗教的基础,美国人又在上面盖了高楼。几百年的时间,原先那一点点中华文化,被挤到了角落里,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