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渣曲拉变“金疙瘩”,助力乡村振兴,共筑脱贫新篇章

奶渣曲拉变“金疙瘩”,助力乡村振兴,共筑脱贫新篇章"/

奶渣“曲拉”变身脱贫“金疙瘩”是指中国西藏地区将传统的奶渣产品——曲拉,通过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化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以下是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曲拉简介":曲拉是藏族人民传统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牦牛奶,经过发酵、晾晒等工艺制成。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风味。
2. "产业升级":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传统的曲拉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西藏地区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曲拉产品的品质,使其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3. "脱贫攻坚":曲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农民通过养殖牦牛、制作曲拉,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改善了生活质量。
4. "金疙瘩":曲拉产业被形象地称为“金疙瘩”,寓意着它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助力脱贫攻坚。
5. "社会效益":曲拉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如牦牛养殖、饲料加工、包装物流等,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总之,奶渣“曲拉”变身脱贫“金疙瘩”,是西藏地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案例。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以及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

相关内容: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多河村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挤奶工正在劳作(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曲拉”是藏语译音,指牦牛牛奶提取酥油后的副产品——奶渣,以前草原上的牧民们打过酥油后,剩下的废料要么倒掉,要么晒干做成“曲拉”。过去,“曲拉”仅仅是牧民日常食用品或牲畜初春补充的饲料,每公斤市场价才1.2元。

近年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制品龙头企业不断提升牦牛乳产品的附加值,除了从专业合作社收购牦牛乳,制成牦牛乳蛋白粉等消费品外,企业还从牧民家中收购“曲拉”,经过提取加工制成高附加值的干酪素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据了解,干酪素是一种牛乳提炼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造纸、皮革、纺织以及各类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非常大,草原上“曲拉”的收购价格也上涨到最高时的每公斤53元。 目前甘南州已成为全国的“曲拉”交易中心,“曲拉”收购惠及甘南州2.95万牧户,原先的奶渣“曲拉”已成为当地牧民脱贫增收的“金疙瘩”。

这是8月2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牦牛乳制品企业拍摄的乳制品车间。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一名牧民在家中展示“曲拉”(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一名牧民家中拍摄的“曲拉”(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一牦牛乳收购点,牧民倾倒牛奶过秤(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8月2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牦牛乳制品企业拍摄的牦牛乳产品。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这是8月2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牦牛乳制品企业拍摄的干酪素样品。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这是8月2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牦牛乳产业互联网原料交易中心拍摄的“曲拉”。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8月2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牦牛乳制品企业拍摄的检测室。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牦牛乳产业互联网原料交易中心,一名牧民展示“曲拉”(8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发布于 2025-07-20 00:43
收藏
1
上一篇:曲拉奇遇记,魔法曲拉变身传奇 下一篇:曲拉,从无学历农牧民到科技特派员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