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字读音及含义揭秘,袍笏登场背后的文化内涵

“笏”字读音及含义揭秘,袍笏登场背后的文化内涵"/

“笏”字读作“hù”。
“笏”字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2. 指手板本身。 3. 偶尔也用来指代官职或权力。
“袍笏登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穿着官服、拿着笏板登上政治舞台,比喻某人开始正式担任官职或参与政治活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或政治人物正式上任或露面。

相关内容: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笏”字,它正确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呢?成语“袍笏登场”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

一、“笏”字怎么读?

读音为“hù”,同音字“户”,部首为“竹”,总笔画10,上下结构。

二、“笏”字基本解释:

(1)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2) 手板。

(3)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4)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5)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红楼梦》

(6) 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

◎众情危惧,共请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赎之。——五代·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

(7) 指成锭的东西。

◎ 禧乃检箧中,得笔二管、墨一笏赠之。—— 清· 温睿临《南疆逸史》

三、“笏”字《康熙字典》解释:

四、“笏”字源演变和字形对比:

笏的原始形态可能是一种狭长的板子,通常由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在古代,笏主要用于记录重要事项或备忘,特别是在朝见君王时使用。

五、成语“袍笏登场”解释:

袍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执手板。袍笏登场,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员登台演戏,现在常用来比喻坏人上台,有贬义;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讽刺意。

发布于 2025-07-19 19:28
收藏
1
上一篇:从“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看古代笏的神秘面纱与奇特文化 下一篇:烟台栖霞“笏山”村探秘,笏字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