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找座位蒙圈过吧?明明按字母排的座位偏偏少了E,这事儿真赖飞机。
前几天刷到科普才懂,高铁座位编号直接照搬了飞机那套规矩。
飞机单通道左边ABC、右边DEF,靠窗永远是A和F。

高铁二等座一排五个座位,左边ABC三个位,右边只有DF两个位——硬塞E进去?
右边就两个座凭啥有三个字母?
其实全球交通系统都在互相抄作业。
日本新干线也学飞机用ABCDEF,但人家车厢宽,真有E座。
欧洲高铁更绝,直接1-2-3数字编号,根本不纠结字母。
中国高铁选了最省事的方案:既然国际惯例靠窗用A/F,那就死守这个符号逻辑。
有人吐槽这是懒政。但仔细想想挺合理:
1. 全国统一标准避免混乱,甭管哪个车次,A/F铁定靠窗
2. 国际旅客秒懂座位,老外看到F就知道靠窗
3. 真要按顺序排字母,遇到一等座“2+2”布局更尴尬——难道右边叫DE?
明明就两个座位
最逗的是商务座。

两人座叫AC/DF,单人座直接叫A或F。
按这逻辑,哪天出个四人座怕不是要跳过BCDE?
查了国铁标准才发现更深的门道:
动车组座位编号强制规定A/F必须靠窗(铁标TB/T 3320-2013)
飞机那套其实是国际航协定的(IATA ISM 10.2.4条)
火车车厢比飞机窄,3+2布局塞不下完整六字母序列
所以真不是高铁针对E。
飞机要是改成2-3-2布局照样没B座,不信看波音787经济舱:左边AC,右边DFG,B和E一起消失!
说到底就是符号系统跟不上硬件变化。
现在高铁车厢越造越宽,CR400AF智能动车组商务舱甚至出现“鱼骨式”单座。
要是死守老规矩,以后怕不是要出现A、B、跳过C、D、再跳E、F?
(附个冷知识:早期绿皮车用“数字+上中下铺”,软卧才用字母。
2010年高铁普及后才全面字母化)

想想也挺魔幻。
飞机发明才百来年,居然让火车跟着改了千年座位编号传统。
下次抢不到靠窗座别骂12306了,骂莱特兄弟去吧。
有人说该创新编号法。
但动辄几亿的检票系统、指示牌全要换,成本谁扛?
还不如指望未来全智能车厢——座位自动滑到你跟前,编号都省了。
网友神总结:
“以前以为E座不吉利才消失”
“现在懂了,是数学老师教的排列组合”
“强烈要求增加E座!我名里有‘毅’”
“楼上醒醒,加了E座机票该涨价了”
其实最惨的是字母E。
飞机上被夹在D和F中间,高铁连露脸机会都没有。
建议字母表把E和B踢出群聊,反正这对难兄难弟总被跳过。
下次坐高铁看到空着的E位置,别慌——那可能是给平行宇宙乘客留的专属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