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诗
七月文/海男七月,七月,满山坡的雨水顺着沟箐往下流,它要越过坚硬的砾石,藩篱去寻找西去的河流,再寻找东去的海洋
哽咽,自由,苍白的言辞白茫茫的地平线佛陀赐予我的磨难
七月,七月,视线中的雨水靑筋般纵横出去的纹路替我复述着前世,今生,来世的出路
舍下吧,舍下吧,为了一只未长出羽毛的幼鸟我该拍击翅膀,去寻觅化石骨头上长出的一粒粒神奇的种子。舍下吧,那些腐败的念想我该挺过这一场场狂风暴雨,挺过来自全世界的肃杀,以细雨拂面舍下吧,亲爱的佛陀,继续迷离我牵引我吧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海男的诗《七月》,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对雨水的书写,而更深层的是对自我的书写,诗人通过雨水的流动向自我内部挖掘,以完成自我蜕变的过程。诗人选择七月这个时间段,或许雨水最多的时候,更能突出雨水的活跃。前三节对雨水的书写,采用拟人的修辞,不断将视线引向远方,从时空上赋予了雨水鲜明的指向,先是找西去的河流,再找东去的海洋,接着,替诗人复述前世、今生、来世的路。雨水的忙碌如同诗人自我的追寻。最后,诗人以佛陀为牵引,用舍来取得,完成自我度化,对个体生命的开发有着独特的意识。下面,根据诗歌文本进一步分析之。在第一节中,诗人从地理方位对七月的雨水进行刻画,仿佛雨水经历着磨难去找寻自己的远方,这意味着修行和自由。而这,或许是诗人的情感寄托,以雨水的路径完成自我的实现,这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接着第二节,诗人所描述的是雨水的远方,也是自己的远方,有“哽咽,自由,苍白的言辞”,这体现出的是生命困境的融合,自由虽好,但同时伴随着哽咽和苍白,追寻自由,就要承受自由所要付出的代价。即便远方的地平线白茫茫,一路磨难,也同样要保持前进的决心。诗人用赐予来书写磨难,说明对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清醒地认识。再看第三节,诗人又回到七月的雨水,如“靑筋般纵横出去的纹路”,这一比喻用得很传神,仿佛诗人的身体正像雨水一样体验着这一切。这句“替我复述着前世,今生,来世的出路”,这所表达的就是对自我的寻找,说明诗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并且赋予了雨水神奇的力,才有替我复述的可能。因此,雨水成了生命的一种象征。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大篇幅的书写,先是借幼鸟来激励自我的成长,而拍击翅膀,寻觅化石骨上的神奇种子,如同新生命的发现。诗人连用几个“舍下吧”,意味着要获得新的,就必须放弃旧有的,幼鸟和种子是新的,化石骨头则是旧的,而新的就是从旧的上面催生的。所以要舍下,才能有新的产生。因此,诗人接下舍下的,是腐败的念想,这意味着彻底抛弃。接下来,两个“挺过”的书写意义非凡。诗人要挺过狂风暴雨,挺过全世界的肃杀,以细雨拂面,通过外界的残酷洗礼,让自己走向柔和,这就是脱胎换骨的蜕变。最后这句“舍下吧,亲爱的佛陀,继续迷离我牵引我吧”,仿佛诗人在恳求佛陀的指引,在这条蜕变之路上,少不了高人的指点,佛陀成了诗人完成修行的关键。从整首诗的诗意来看,诗人对雨水的书写,以及自我的成长,是另辟蹊径的。全诗构思精妙,化雨水为自我,以雨水的路径为自我成长的路径。对自由和困境的书写也体现了诗人独到的认识,对于舍这一命题,诗人更是展现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哲学,让自我成长成为一种使命,坚定不移地进行,这不仅是对自我的激励,更是对众人的激励,凡是那些对生命有所追求的人,应该都能从此诗获得能量。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诗人简介

格命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