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道的汛期常识,安全度汛攻略

应知道的汛期常识,安全度汛攻略"/

汛期是指江河、湖泊等水体在一年中水位上涨、水量增多的时期,主要受到降雨、融雪等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关于汛期的一些常识:
1. "汛期时间":汛期的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异,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具体时间大致在4月至7月之间。
2. "汛期原因": - "降雨量增加":春季和夏季是降水较多的季节,大量降雨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上涨。 - "融雪":在高纬度地区,春季融雪也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
3. "汛期特点": - "水位上涨":河流、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容易发生洪水。 - "水量增大":河流、湖泊水量明显增多,水流速度加快。 - "洪水灾害":汛期是洪水灾害的高发期,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4. "汛期防范措施": - "加强监测":密切关注气象、水文信息,及时掌握水位、雨量等数据。 - "防洪工程":加固堤坝,提高防洪能力。 - "转移避险":对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居民进行转移,确保生命安全。 - "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水泵等。
5. "汛期安全常识": - "避免靠近河流、湖泊":洪水来临时

相关内容:

4月1日,我国进入汛期,与多年平均入汛日期一致。

什么是汛期?

怎么才算入汛呢?

一起往下看!

什么是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体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入汛日期怎么确定?

入汛日期是指当年进入汛期的开始日期。

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指标确定,综合考虑我国暴雨洪水规律,依据水利部制定的《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确定入汛标准如下:

入汛标准每年自3月1日起,当入汛指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当日可确定为入汛日期。

1.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

2.重要江河入汛代表站中任一站超过警戒水位。若代表站警戒水位发生变化,则采用最新指标。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

汛期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春汛期

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
伏汛期 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
秋汛期 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
凌汛期 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

由于气候差异,我国各地汛期的起止时间不同,入汛时间一般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渐推迟,7~8月是全国主汛期。

珠江、钱塘江、瓯江和黄河、汉水、嘉陵江等有明显的双汛期,珠江、钱塘江、瓯江分前汛期和后汛期,黄河、汉水、嘉陵江分伏汛期和秋汛期。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

发布于 2025-07-18 20:57
收藏
1
上一篇:说文解字,雨季里的诗意与哲理 下一篇:揭秘“七下八上”,华北雨季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