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正规服务,满足刚需!揭秘病人转运如何高效利用“救护车”

扩大正规服务,满足刚需!揭秘病人转运如何高效利用“救护车”"/

病人转运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刚需,以下是一些如何有效利用“救护车”的建议:
1. "提高救护车数量和分布": - 根据人口密度和医疗需求,合理规划救护车的数量和分布,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救护车服务。
2. "加强培训": - 对救护车司机和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急救技能、道路安全驾驶、紧急情况处理等,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转运任务。
3. "优化调度系统": - 建立高效的调度系统,通过GPS定位、实时监控等技术,确保救护车能够迅速响应并前往最近的医院或急救中心。
4. "提高转运效率": - 简化救护车出车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手续,确保救护车能够在接到呼叫后迅速出动。 - 与医院建立快速接诊机制,确保病人到达医院后能够立即得到救治。
5.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 与消防、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共同保障病人安全。
6. "推广非紧急转运服务": - 对于非紧急情况,如慢性病患者的定期检查,提供预约转运服务,减少救护车的压力,同时满足病人的需求。
7. "提升救护车装备水平": - 定期更新救护车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题:病人转运如何用好“救护车”?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蔺娟

做完大手术不久的患者,怎么转到康复医院?临终病人想从医院回家,有办法送吗?……非急救转运的“刚需”多种多样,但规范化转运服务供不应求,一些患者家属只得选择设备简陋、坐地起价的“黑救护车”。

如何既有力监管“黑救护车”,又加大正规医疗照护转运供给?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最大限度形成监管合力

收取“天价”转运费、缺少医疗照护设备……近期,多起“黑救护车”事件接连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今年4月,陕西一辆“救护车”送重病患者从宝鸡到西安,说好全程3000元,可车到中途又加价400元。事后经查,该车辆在浙江一家民营医院名下,但院方称车辆“被转户”后无法联系,现已脱审且为非法营运。

去年8月,广东湛江一位老人临终前从医院回家,通过私人运营的“救护车”,3公里路、10多分钟车程,花了1800元。家属不禁感叹:“落叶归根”之路,竟会如此昂贵。

此前,还有一名患者从吉林长春某医院紧急转往北京治疗,期间乘坐了一辆喷涂有该医院标识的“救护车”,但车内除氧气瓶外几乎无急救设备,途中氧气瓶还两次耗尽,车辆不得不反复下高速加氧,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长途运送患者属于社会营运还是救护车管理范畴,定性尚不明确。”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介绍,“黑救护车”位于多个部门的监管“交界处”——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医疗机构救护车配置及医护人员资质;公安交警办理救护车审批登记,对“黑救护车”加装警灯、改变外观等非法改装行为进行处罚;交通部门可以监管车辆非法营运,但运送危重病人的车辆是否属于“营运车辆”缺乏明确认定;市场监管部门则难以界定转运病人这类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黑救护车”现象,近年来多部门进行严厉打击。虽然仍面临难题,但卫健、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正密切沟通信息、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形成监管合力。

扩大正规服务满足“刚需”

山东青岛一名老年患者,脑梗治疗后出院要回家休养,跨越上百公里、搬抬转运,并非易事。家属联系了96120——当地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非急救医疗转送服务,踏实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打击“黑救护车”的同时,如何给病人及家属的非急救转运“刚需”一个出口?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为满足多元化转运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医疗照护转运服务模式,有效增加服务供给。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非急救医疗转运探索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政府设立非急救转运服务站,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例如,北京的非急救医疗转运项目主要由“999”调度,由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统一派车。

二是由政府出面,面向社会招募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车组加入。例如,江苏昆山在120急救平台中加入非急救转运模块,由政府出面向社会招募车组。

三是鼓励各类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非急救转运服务。例如,上海开通了“962130”非急救助行服务热线,由上海交运直属单位承担服务;广东、湖北等地成立非急救服务公司,开展相关非急救业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医疗照护转运的支持政策体系,研究制订服务定位、工作条件、服务内容、管理要求等。同时,积极申请统一特服号码,鼓励各方力量参与,规范、公开服务内容及价格,满足群众医疗照护转运服务需求。

转运选车谨防几大陷阱

心急火燎之间,是否轻信了医院门口“中介”推销?转运病人途中,如何避免医疗照护“掉链子”?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为病人非急救转运选择车辆给出几个建议:

——查资质,谨防无证营运。正规转运车辆通常双证齐全,既有交通运输部门许可,也在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可要求查看。此外,应注意车辆是否仅挂靠在医疗机构,实际已经由个人承包、脱离了监管。

——看硬件,谨防设备糊弄。普通病人转运如对车辆要求不高,一般需确认担架稳固性等;中重症病人转运时,车辆往往需要配备氧气瓶、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等。

——核人员,谨防照护不足。一些重症病人的转运护送,需要配备至少一名持证医护人员。家属可查验执业证书,确认照护人员具备急救培训资质,提前询问转运中如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的预案。

——明费用,谨防隐藏消费。可提前了解市场参考价格,费用构成要签订协议,落成白纸黑字,防止口头约定低价、后续不断加价。

发布于 2025-07-18 04:26
收藏
1
上一篇:黄芪配神奇一物,冠心病胸闷胸痛一扫而空,患者请勿盲目尝试! 下一篇:【青岛地名文化】探寻灵山,揭秘青岛历史与传说交织的地名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