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位置:
青州市原名益都县,位于潍坊市西部,东 邻昌乐,南接临朐,西连淄博市,西北与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毗连,距省会济南14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8公里,总面积为156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青州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古遗址,遍布弥河、北阳河两岸。周成王时,太公吕尚封于营丘建齐国,益都属齐地;秦代,属齐郡;西汉,置广县,属青州齐郡,青州刺史部治此;东汉,属青州齐国;三国时,属魏地,曹魏并改汉置益县为益都县,县名始定(故城在今寿光城南八里“益城”附近);西晋,西北部属青州齐郡,东南部属徐州东莞郡,东北部属乐安国益都县;永嘉后,北方十六国混战,东晋于广陵侨置南青州,青州直曰北青州,县境区域隶属多变一一始归汉,又归后赵,再归前燕、前秦,并为南燕国都十二年,直至义熙六年刘裕灭南燕后,复归东晋。南北朝对峙,前五十年属南朝刘宋,明帝泰始五年始归北魏,后归北齐、北周;隋代至清末,青州建制与归属或为道、或为路、或为府、或为州,变化频繁,但益都县名义和归属始终未变。辛亥革命后,民国改元,废府置胶东道,后改淄青道,均领益都县;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在铁路北,建益、寿、临、广“四边县”,后改益寿县,属清河地委,后属渤海区党委;铁路南建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东南部建立益东行署。解放后,弥河东和临朐、昌乐接壤处,析置益临县,县城郑母,设青州市,1948年12月,青州市并入益都县,并一度为华东区直属县。之后,均归山东省昌潍地区所辖;1952年,益寿、益临两县撤销,分别归属原建制;1958年临淄并入益都县,1961年底再度分开,益都恢复了原建制;1983年10月后属潍坊市辖。
198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都县,改为青州市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