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许多国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就是去日本旅游。
这几年,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的热度一直挺高。数据一摆出来,2024年光中国游客就在日本花了高达5000多亿日元,占日本国际旅游市场的五分之一。
当然这事儿有人夸,也有人骂,但咱先别急着站队,先唠唠为啥这么多人爱往日本跑,说白了,原因也挺实在的。

距离近,省时间,说走就走不费劲。
北京、上海飞东京,三四个小时就到,比去欧美动不动十几个小时的航班轻松多了。而且航班多,机票便宜的时候一两千就能搞定。到了日本,新干线、地铁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方便。
对上班族来说,请个两三天假,连上周末就能玩一圈,这种“短平快”的旅行,谁不喜欢?

中日文化像,但又有点不一样,充满新鲜感和熟悉感。
说白了 中日文化同根同源,去日本旅游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你看满大街的汉字招牌,虽然意思可能不太一样,但看着就亲切,连猜带蒙也能懂个七七八八。日本又把传统和现代玩出了花样——京都的寺庙、和服,和东京的摩天大楼、二次元文化,放在一起一点不违和。
对年轻人来说,去秋叶原逛动漫店,去吉卜力美术馆打卡,简直像进了现实版的动漫世界,这种体验国内可找不到。

不仅买东西划算,服务还贴心,这花钱花得值,花的舒心。
日本“购物天堂”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日元贬值加上免税政策,奢侈品、化妆品、电子产品比国内便宜不少。
比如,某大牌护肤品在日本买能省几百块,谁不心动?更别说日本的服务了,从机场到酒店,从餐厅到商场,服务员那叫一个热情周到,连递东西都双手奉上,让人觉得花钱花得值。
再加上温泉旅馆、药妆店、主题咖啡馆这些“场景化消费”,游客来了不光是买东西,更像是在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争议归争议,旅游这事儿还得看个人。
有人骂去日本旅游的人“忘本”,说花出去的钱都成了日本经济的“子弹”。但也有人觉得,文化交流能化解仇恨,就像老话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旅游这事儿,说到底是个人的选择。有人喜欢去日本感受细节,有人喜欢去东南亚躺平,还有人就喜欢在国内游山玩水,谁也犯不着说服谁。

最近听说日本可能要取消免税制度,这对爱购物的游客来说可能是个打击。但换个角度看,这也许会逼着大家从“爆买”转向“深度体验”。
比如,去小众景点逛逛,尝尝地道的日本料理,或者体验一下传统手工艺。毕竟,旅游的意义不在于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看到了多少不一样的风景。
说到底,中国游客爱去日本,图的就是个方便、新鲜、值当。有人骂,有人夸,但市场摆在那儿,需求也摆在那儿。与其争论该不该去,不如想想怎么让咱自己的旅游更有吸引力。毕竟,让游客心甘情愿花钱,才是硬道理。#日本##日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