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火车轨道不选不锈钢?说说铁锈下面的秘密
上周我去火车站等高铁,低头看见铁轨黑乎乎全是锈,旁边大叔还问我这会不会影响安全。其实我之前也好奇过,为啥不选那些看着铮亮的不锈钢呢?现在查了资料才知道,这里面学问可多了。

我们平时叫的铁轨其实是高锰钢做的,这种钢里锰含量超13%。刚出厂的钢轨软得像面条,不过装上后就会变硬。它能扛住火车的震动、摩擦还有自重,造的时候要在一千六百度高温里加各种材料。安装前这么柔软其实方便运输,装好后强度够用二十年没问题。

很多人觉得生锈的轨道肯定不行,其实那层锈是保护层。高锰钢跟空气接触会形成0.1到0.3毫米厚的氧化膜,就像皮肤一样挡住水和氧气。有测试说这种锈一年才长0.1到0.2毫米,想把15毫米厚的钢轨锈穿得一百年都够呛。国内用的钢轨平均寿命二十来年,锈根本毁不了它。

铁路部门每年花大功夫保养轨道。光是打磨轨道的里程就有四万多公里,主要是让轨道面平滑,减少颠簸。现在打磨精度能控制在零点二到零点三毫米误差,比国外标准严格很多。他们说大部分报废轨道是因为磨损,真被锈坏的不超过百分之一。

不锈钢看起来挺漂亮,但用在铁路上不行。首先它不够结实,虽然延展性好,但抗冲击能力差,火车这么重的东西一压容易变形。而且不锈钢表面太反光,太阳底下刺眼的光可能让司机看不清前方。最关键的是成本太高,不锈钢需要镍和铬,这两种矿产国内不够用。现在一吨不锈钢要一万三四,而锰钢才四五千块。铁路建设规模这么大,换成不锈钢得花好几倍钱。

国内现在有两千三百多万吨钢轨需求,锰钢完全够用。钢轨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出什么大问题,每年保养也做得不错。我看新闻说有些地方还研究新技术,比如给轨道镀层延长寿命。但至少现在看来,换成不锈钢没必要,既贵又不一定好用。

最近坐高铁明显感觉更稳了,可能跟轨道维护有关系。每次经过铁轨接头都没以前那么晃了,听工作人员说这是打磨技术进步的结果。反正现在铁轨锈不生锈不影响用,花大钱换材料不如做好现有的维护来得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