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安徽简称“皖”的历史渊源,为何不是“徽”?

探寻安徽简称“皖”的历史渊源,为何不是“徽”?"/

安徽省简称“皖”而不是“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渊源":在古代,安徽省境内主要居住着皖族。皖族是古代的一个民族,其名称后来被用来指代这个地区。因此,“皖”字直接来源于古代民族名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地理特征":安徽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以黄山最为著名。黄山古称“徽山”,而“徽”字与“皖”字在古代书法中容易混淆。为了区分,人们逐渐习惯使用“皖”字作为安徽省的简称。
3. "行政区划调整":在历史上,安徽省曾与徽州府相邻,但两地的行政区划有所变动。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而安徽省的主体地区位于北部。为了更好地体现行政区域的划分,人们选择使用“皖”字作为省简称。
4. "文化传承":“皖”字在古代文学、书法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将“皖”字作为省简称,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安徽省的文化底蕴。
总之,安徽省简称“皖”而不是“徽”,是由历史、地理、行政区划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内容:

各省的简称,一般都和本省的历史地理文化相关,如河北省简称“冀”,因为河北古代为冀州,湖南简称“湘”,因其母亲河湘江。安徽省简称“皖”,为何不简称“安”或“徽”呢?

安徽省约1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22位。

安徽省整体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部和北部低,山脉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西部有大别山,南部有九华山和黄山。安徽省最高峰是黄山莲花峰,海拔约1864.8米。

安徽省地形大体分为四大板块,淮河以北为华北平原的淮北平原,淮河到长江附近为江淮丘陵,长江沿岸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中段的皖中平原,南部为皖南山区。

清朝初期,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大致为今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司,驻江宁府(今南京)。

治河名臣靳辅说:“江南省(南直隶)是各省之首,疆域广阔,形势堪称龙蟠虎踞,襟带长江而北控大河(黄河),文物、财赋、物产,甲于天下!”

1661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为左、右两位,分驻江宁府、苏州府。1667年(清圣祖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首次出现。

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迁往安庆府。1764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江南省拆成东西两半,即安徽省和江苏省。

无论安徽还是江苏,都是南北跨淮河与长江的省份。后来几百年,安徽和江苏各市区划虽有微调,大致轮廓就是清朝奠定的。

守江必守淮,安徽纵跨江淮,有不少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比如合肥、滁州、寿春、砀山、凤阳、当涂等,这些地方的古城,仍然城高池阔。

安庆府和徽州府是当时安徽省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安徽省名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安庆府是省会所在,徽州更是安徽的文化标签,徽商和晋商、粤商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商帮,有“无徽不成商”之说。按理说,安徽简称“安”和“徽”也未尝不可,为何没有采用呢?

徽州虽然很有名气,如徽派建筑、徽商都是来自徽州,但是徽州府(今黄山市)位置在安徽省最南部的山区,交通不便,也很难代表整个安徽。

安庆的倒是在安徽南北的中间位置,之所以没有简称“安”或“庆”,这和在安庆注入长江的皖河有关。湖南简称“湘”,江西简称“赣”,都是以大河为名,安徽同样有皖河。

皖河是长江支流,有皖水、潜水、长河三大支流,都源自大别山。皖河以长河为正源,长227千米,在安庆注入长江。

早在周武王灭商时,商朝的子姓桐国南逃,在大别山东南麓的南淮夷和群舒之间,复立桐国(今安徽安庆潜山县)。潜水上的桐国逐渐控制整个皖河流域,称为皖国,春秋时亡于楚国。

西汉庐江郡的皖城,就在今潜山县。193年(东汉献帝初平四年),庐江太守陆康将郡治迁至皖城。

皖河之于安徽,相比湘江之于湖南,赣江之于江西,流量和流域面积还是小了一档,难以支撑一个省的简称。

站在潜山县北望大别山,可以看到天柱山,海拔1489.8米,是大别山东南部最高峰。天柱山主峰如柱倚天,多奇峰、怪石、幽洞、峡谷,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天柱山又名皖山,即便如此也支撑不了一省简称,陕西未简称“华”,山东也没有简称“泰”,更不用说皖山了。

皖河注入长江后,古人习惯性地将长江附近河段也称作皖江,延续至今,我们又将长江安徽段称为皖江。长江从西往东横穿安徽,气势磅礴,皖江两个字,当得起一省之简称。

发布于 2025-07-16 10:16
收藏
1
上一篇:安徽省最新城市排名揭晓,阜阳稳居第三,六安领跑安庆,黄山位列第十三 下一篇:安徽必游十大景点排行揭晓!这才是安徽最值得打卡的十大绝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