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作者 讽奇(吉林油田)

近几年,每年的春秋都在上海小住一段。我有机会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发现上海人有以下特点(风俗习惯):
一,上海人的吃,以清淡为主。一年四季各种炒青菜是家常菜。大鱼大肉是不吃的。上海人的早餐,一般都是在早餐店吃,小笼包、生煎、馒头,早晨上班赶路,买两个包子,一袋豆浆,在路边吃一口。因为上海的公交车不允饮食。
二,上海人的穿,朴实实用。多数人穿衣的颜色是以蓝白黑为主色调。很少有人穿的花里胡哨的。只有在工作场合才穿正装。其余时间都是休闲服装为主。男人一年春夏秋多数时间是穿一条短裤,一个T恤,一双凉鞋。由于上海的季节温差变化不大。男女都不储备更多的衣服。

三,上海的出行是非常方便的。在市内有地铁和公交,四通八达。上海现有地铁线21条,有媒体公布了我国地铁里程超过100公里的26个地市,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市,总营运里程接近900公里。乘坐地铁无论坐多远最高票价15元,正常是两三元。公交车的线路就更多了,公交车票价,一元两元不等,乘坐市内公交车,间隔不超过两个小时。在乘坐不用买票,只要你乘完地铁,再坐公交一律免费。无论公交和地铁,高峰期乘车人很多,但是上车都是排队,秩序井然。上海人的排队精神,那叫一个绝!无论是地铁还是商场,队伍总是井然有序,仿佛“排队是上海人的第二天性”,这种自觉性,真是让人佩服。很少有拥挤插队现象。在地铁上,有限的座位,留给有需要的人坐。有时有空坐,年轻人也不坐,等待下站上人坐。

四,上海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这整洁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感叹,上海人真爱干净。有一次我见到,一个小孩随手丢了垃圾,孩子的母亲看到之后,引导孩子把垃圾捡起来。养宠物,更讲究文明,遛宠物的人,手里拿着铲子和废纸,用随时收拾起来粪便用。上海人,环保意识特别强,实现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一个既麻烦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上海市民都积极配合。真是“垃圾分类,从每一个人做起。
五,上海人的精打细算,那是真到了极致。无论上海的男女,操着上海的口音,在菜市场里讨价还价,毫不含糊,真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有时一家人买一条鱼,用来熬点鱼汤。买二两肉全家吃。上海人一般情况下相互是不请客的。偶尔需要吃顿饭,也是AA制。上海的饭店的菜量特别少,如果十个人聚会,一桌要十六个菜,平均每人一百钱那是吃不饱的。每盘菜只有三五筷头的量,真是少的可怜。
六,上海人的海派文化,兼容并蓄。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都市的开放,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海人的热情好客,让人倍感温暖。一句“侬好”,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仿佛“远亲不如近邻”。

七,上海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确实好。上海医院有着全国一流的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有一批优秀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真诚的为患者服务。不收红包,我深有感触。我在上海有病住院需要手术。手术前我们按照老习惯。找到了主治医。想给他送红包。被坚定的拒绝了。送了几次,他都没收。其他相关人员,也拒收了我的红包。从住院到出院,医院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特别好。真是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
八,上海的节假日。没有商家喧闹的推销,没有购物拥挤的人流,没有汽车急躁的笛声,没有闪烁的彩灯和霓虹灯,没有贴上花花绿绿的对联,没有铺天盖地商家推销广告,没有炸响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没有燃放烟花后的乌烟瘴气,没有祭祀焚烧冥纸烟灰飞舞,没有吆五喝六推杯换盏之声,没有不绝于耳的麻将声,没有亲情和友情无休止的聚会。只有朴实无华,求真务实。
我发现和总结上海人的这些特点,其实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上海人的精致、高效、开放和有序,是这座城市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形成了上海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品味上海,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吧。
作者简介:王凤岐笔名网名讽奇 ,现已退休,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英台采油厂原宣传部部长,在多家报刊杂志文学平台发表作品,现在担任多家文学平台顾问和编审。擅长写散文和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