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菏泽一位101岁奶奶的院子,瞬间被满院的牡丹戳中了。

粉的、红的、白的,层层叠叠开得热闹,连风里都裹着甜丝丝的花香。

最动人的是,这些花不是买来的,是奶奶70多年前的“嫁妆”。

听着挺稀罕吧?

别的姑娘陪嫁缝纫机、被褥,奶奶当年从娘家带了几株牡丹苗。

她娘家世代种牡丹,母亲出嫁时有父亲送的牡丹,到她这儿,父亲又从那些老桩里挑了好品种嫁接,当嫁妆送到了新家。

最开始这些苗被种在田埂边,后来才挪到现在的小院。

谁能想到,当初的几株小芽,在奶奶和爷爷的照料下,在子孙三代的接力里,慢慢长成了20多个品种、100多株的规模?

现在每年4、5月,院子就成了小花园。

附近花友听说了,特意跑来看“嫁妆牡丹”。101岁的奶奶,97岁的爷爷,每天搬个椅子坐在门口,就那么静静地看。奶奶说:“这些花就像家里人,看着它们开,心里踏实。”

突然懂了古人说的“人养花,花亦养人”。
奶奶养了花一辈子,花也陪着她过了一辈子。
从青春到白发,从两个人到一大家子,牡丹见证了他们的柴米油盐,也藏着老辈人对生活的热乎劲儿。
都说牡丹是“花中之王”,国色天香。
可在这小院里,它不只是花,是奶奶的少女心事,是老两口的相濡以沫,是家族里最温柔的传承。
看着这些开了70多年的花,突然觉得,养花养的从来不是植物,是日子里的盼头,是一代又一代的牵挂。
你说,等这些牡丹再开个几十年,会不会有重孙辈的孩子,也搬个小椅子,坐在门口,给下一代讲“太奶奶的嫁妆牡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