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龙中国进化之旅,探索本土化转型与市场拓展之道
麦德龙(Metro)作为一家起源于德国的跨国零售企业,其在中国市场的进化之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 1. 初入中国市场(1995年-2000年)
- "初期挑战":麦德龙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需要适应中国的消费习惯和商业规则。
- "战略调整":麦德龙在中国建立了仓储式超市,针对的是企业客户和批发商,而不是普通消费者。
### 2. 深耕中国市场(2001年-2010年)
- "市场定位":麦德龙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专注于为大型企业、酒店、餐厅等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 "拓展网络":在这一阶段,麦德龙在中国多个城市开设了门店,扩大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覆盖范围。
### 3. 面临挑战与转型(2011年-2019年)
- "电商冲击":随着中国电商的兴起,麦德龙也面临着来自线上零售的挑战。
- "战略调整":麦德龙开始尝试线上业务,并推出了线上购物平台,以适应市场变化。
### 4. 稳步发展(2020年至今)
- "数字化转型":麦德龙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的结合,提升客户体验。
- "市场细分":麦德龙开始关注更细分的客户群体,如
相关内容:
来源:新京报
麦德龙的中国进化之路
跨国企业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9月24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企投会课堂上用麦德龙的中国式成功解答了这个疑惑。
作为德国第一大超市,麦德龙凭借“仓储超市+面向企业用户+专业服务”的模式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深受企业用户青睐。吴晓波认为麦德龙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范例。他将麦德龙在中国的成功归功于三点:商品品质、商业模式、综合服务。
吴晓波首先提出一个观点:“真正能穿越周期跑得远的人,都是产品优先的。”一切企业与商家,做到中国式进化的底气都应以商品为王。
麦德龙始终保持着德系企业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全部门店都遵循国际认可的HACCP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意味着麦德龙门店在食品安全品控上要完全做到透明化管理。
麦德龙严格的商品品控,更具体地体现在生鲜产品的可溯源系统。其从源头控制品质,并配备强大的自有冷链运输,同时运用数字化工具全程监控食材从捕捞到售卖的每一个环节。
吴晓波认为,企业还需具备行动力:“企业发展必须洞悉产业周期变化。”
近两年面对中国的消费升级,麦德龙迅速将目标客群瞄准中国新中产家庭,今年6月在北京、成都两地开设了全新模式的门店——麦德龙PLUS会员店。
后疫情时期,麦德龙利用数字化升级和综合服务全面升级,应对疫情为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消费者到店可使用多点自助购结账,门店5公里内可在多点、麦德龙APP、多点小程序上选择麦德龙门店,最快一小时送到家。
正是得益于对商品、商业模式、综合服务这三大核心板块的运营管理和持续迭代升级,麦德龙在中国屹立25年并不断取得新成就,这值得大多数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