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怎么也得去趟迪士尼吧?
当你攒攒钱,狠狠心
终于买好门票
欢乐地背着零食包准备去大玩一场的时候
却被门口的工作人员拦下:
不好意思,
我们禁止食品自带!
心情瞬间被泼冷水有没有!

但是,还就有人勇敢地说不,还说到了法庭上
▼
2019年年初,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小王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翻包检查,并加以阻拦。
小王认为园方制定的规则不合法,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便一纸诉状将上海迪士尼乐园告上了法庭。
大学生把上海迪士尼告了,
索赔46.3 元!
小王介绍说,自己在今年1月28日花了365元购买了一张迪士尼乐园一日游特价票,并于1月30日前往游玩。“在购买门票时,并未见到有‘禁带食物’等相关提示。”入园前,小王花了40多块钱买了饼干等零食。但在入口处,园方工作人员将小王拦下,要求对其背包进行检查。
小王回忆,“工作人员看到我带了零食后,先要求我把零食扔掉,我不同意,他又说让我在入园处的小桌子旁吃掉或者寄存到附近的寄存柜里。”一天的寄存费要80元。
回校后,小王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网的“游客须知”栏中,发现了园方工作人员所说的“规则”,“在不得携带入园的物品中,就包括食物。而在入园检查之前,我并没有获得任何相关的提示。”

2019年3月5日,小王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请诉讼,在诉状中提出以下诉讼请求:
(1)要求确认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
(2)请求上海迪士尼乐园赔偿原告损失,包括原告在迪士尼乐园外购买却因被告不合理规则而被迫丢弃的食品的费用,共计 46.3 元。
为了解社会公众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禁带食品入园的态度,小王和3名华政同学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了调研。小王说,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相关规定目的是“提高园内餐饮业的创收,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诉讼呼吁社会公众更加关注自身权益,向不合理的制度说不。所以,不管这次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怂,会将诉讼坚持到底。”小王说。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答复:
我们有例可循
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如果游客自己携带食品或饮料,可以在乐园外的休息区域享用。

上海迪士尼刚开园时,“禁止自带饮食”的规定因受到公众广泛质疑仅停留在“禁止自带已开封、无包装饮食”阶段,当时上海迪士尼方面的释是无包装、已开封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但从2017年11月15日起,上海迪士尼对入园游览的游客须知进行了调整,规定“不得携带以下物品入园:食品;酒精饮料;超过600毫升的非酒精饮料”,这与过去允许携带原始包装、密封的、未开封的及不需任何加工或处理即可享用的食品相去甚远。

然而律师表示,这一规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其他一些强制法律性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一些条款。
园区“高消费”
网友表示:不得不自备干粮
游客之所以会携带食品入园,一个重要原因是园内食品价格高,比如在迪士尼乐园内寄存柜一天的费用是80元,买瓶可乐就要花费20元,几乎是外面的5-10 倍。

微博网友晒出迪士尼某餐厅菜单:





微博网友晒出视频,全方位展示了园区内价值65元的汉堡(以下为视频截图):


对此,
网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游客参观景区后随意抛弃垃圾,确实会给景区的清理造成很大麻烦,同时也影响美观。


景区“垃圾劫”
迪士尼你这么干,
吃相难看!
当一个规定需要以侵犯消费者隐私的做法配合才能实施的话,企业本就该三思。
其实,迪士尼不需要和其他乐园对比,自己照照镜子都可以反思。因为作为全球连锁的企业,迪士尼不只是在亚洲有乐园,他们在欧美却无此规定。而且,迪士尼历史上还有过著名案例,迪士尼最初禁止园内饮酒,但法国巴黎的乐园因此遭到欧洲人持续抗议,后来迪士尼不得不取消了禁酒令。
迪士尼学会了尊重西方消费者饮酒的文化和权利,却没有学会尊重东方消费者的隐私权——为了执行自带饮食的禁令,他们要让消费者打开包以供搜查。如果说禁止自带饮食,还能得到一些理解的话,那翻包检查简直就是对消费者隐私和尊严的赤裸侵犯。当一个规定需要以侵犯消费者隐私的做法配合才能实施的话,企业本就该三思。
在持续的反对抗议声中,迪士尼坚持这个做法,恐怕不是所谓的卫生担忧,而是谋求利益最大化。因为卫生担忧根本不值一驳,迪士尼自己也卖饮食,一样会产生垃圾;如果只是担忧卫生问题的话,迪士尼适当提高票价来充当“卫生处理费”,都比现在翻包检查吃相更好看。
之所以不这么做,最好的解释是,在园内卖高价饮食挣钱更多。禁止自带饮食和翻包检查的配套,就算消费者有所不满,但因为迪士尼的稀缺性,多数还是会屈服,说白了,迪士尼利用的就是博弈中的优势地位。
回顾曾有过的一个类似争议,即饭店能否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也曾经历过漫长的讨论和反复,要权衡企业自主经营权和消费者权益之间的矛盾。而当时的法律也很难给出裁判,但最后的结局有目共睹,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得到了新的法律保障。而且事实证明,尽可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不会伤害企业利益。好企业在好的规则下,依旧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普遍的民意公愤之下,希望迪士尼不要固执地站在消费者权益的对立面。哪怕是为了自身利益考量,如此不惜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等多项权益的行为,也不可能持久。与其在消费者的讨伐抗议中、在必将完善的法律约束中仓皇求变,不如早早积极回应消费者诉求,寻求更好的共赢之道。
来源 | 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人民网
编辑 | 葛钰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