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家家厨房必备!可你去超市一看,从5块到50块,瓶瓶罐罐摆满货架,是不是瞬间懵圈?是不是觉得“贵点总没错”?打住!酱油好坏,真不是价格说了算!
包装、广告、明星代言…这些都可能让你多掏冤枉钱!想买到货真价实的好酱油?学会看这5个关键点,便宜也能淘到宝!

第一招:认死“酿造”俩字!

- 为啥重要? 国家早就明文规定:“配制酱油”不准叫酱油了! 2021年起,市场上就不该再出现打着“酱油”名头的“配制货”了!
- 避坑指南: 买酱油,第一眼先找瓶身有没有“酿造酱油”这行字! 看到“配制”二字?直接放下!它本质是勾兑的“调味液”,味道和营养差远了!为了家人健康,这钱不能省!
第二招:配料表越短越好!

- 为啥重要? 好酱油就该“简单纯粹”!水、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盐,这四样足矣!老祖宗传下来的发酵工艺,天然就能出鲜味!
- 避坑指南: 拿起瓶子,仔细瞅配料表! 如果后面还跟着一长串:焦糖色(上色的)、谷氨酸钠(味精)、苯甲酸钠(防腐剂)、三氯蔗糖(甜味剂)… 别犹豫,放回去!这多半是发酵不足、靠添加剂“化妆”的酱油,味道假,吃着也不安心!

第三招:用力摇!看气泡!

- 为啥重要? 好酱油“有内涵”!富含发酵产生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摇一摇就能现原形!
- 避坑指南: 拿起酱油瓶(别开盖!),使劲上下摇晃几下!
- 好酱油: 立马涌出密密麻麻的细小泡沫,像啤酒沫一样,而且久久不散,挂壁明显!
- 差酱油: 要么气泡少得可怜,要么泡泡又大又稀疏,“噗”一下就没了!这说明原料差或者发酵工艺不行,鲜味物质少!
第四招:盯死“氨基酸态氮”数值!

- 为啥重要? 这个拗口的词,就是酱油的“鲜味指数”和“等级密码”! 数字越高,酱油越鲜,等级越高,品质越好!
- 避坑指南: 看瓶身营养成分表,找到 “氨基酸态氮”含量:
- 特级 ≥ 0.80g/100ml (鲜味浓郁,首选!)
- 一级 ≥ 0.70g/100ml
- 二级 ≥ 0.55g/100ml
- 三级 ≥ 0.40g/100ml (鲜味较淡)
- 高手之选: 找 ≥1.0g/100ml 的!鲜掉眉毛,炒菜凉拌蘸饺子,一勺顶三勺!

第五招:特殊人群看“钠”含量!
- 为啥重要? 酱油也是“藏盐大户”!高血压、肾病等需要控盐的朋友,必须关注!
- 避坑指南:
- 找“低盐”或“减盐”酱油! 现在很多牌子有专门的低钠款,咸度降低,鲜味不减!
- 会算盐! 看营养成分表的 “钠”含量(单位:毫克/100ml 或 毫克/10ml)。教你个简单算法:酱油里的盐 (克) ≈ 钠含量 (毫克) × 2.5 ÷ 1000
- 例子: 某酱油钠含量 500mg/10ml,那么吃10ml酱油 ≈ 吃进 500 × 2.5 ÷ 1000 = 1.25克盐!占了一天限盐量(6克)的1/5!控盐的朋友心里要有数!

总结:聪明买酱油 5字诀!
“酿”字当头 (酿造酱油) → “料”要干净 (配料表短) → “摇”出好泡 (泡沫细密持久) → “氨”值要高 (氨基酸态氮≥0.8) → “钠”需留意 (特殊人群看含量)
“酿”字当头 (酿造酱油) → “料”要干净 (配料表短) → “摇”出好泡 (泡沫细密持久) → “氨”值要高 (氨基酸态氮≥0.8) → “钠”需留意 (特殊人群看含量)
转发收藏本文,下次去超市,照着买准没错!花少钱也能买到真材实料的好酱油!家人吃得香,健康更有保障!
(觉得实用?点个赞,分享给身边爱买菜掌勺的T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