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助力构建旅游强国的重要价值与深远作用

生态旅游,助力构建旅游强国的重要价值与深远作用"/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对推动建设旅游强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经济发展": - "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导游、酒店服务员、餐饮服务人员等,从而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 "增加税收":生态旅游带动了旅游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
2. "保护生态环境": - "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强调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活动,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3. "提升文化软实力": - "传承和弘扬文化":生态旅游有助于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促进文化交流":生态旅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改善基础设施":为了发展生态旅游,地方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如交通、住宿、通讯等,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促进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让当地居民有机会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缩小城乡差距":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推动

相关内容:

文/戴有山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其发展可以更好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对于促进农村更富裕、百姓生活更幸福、乡村建设更美丽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与旅游强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生态旅游强调对环境的保护

人们在外出旅游过程中,将生态旅游与健康养生紧密结合成为趋势。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旅游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和游客体验,而生态旅游强调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其具体区别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核心理念和最终目标不同。传统旅游主要以游客个体的观光体验感为基本内容,满足游客对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的需求,以实现游客的需求和令旅客满意为最终目标。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的双重责任,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目标和责任不同。传统旅游更多关注旅游景点的观光和娱乐体验,以娱乐、休闲和观光为目标,注重景点的知名度和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考虑相对较少。生态旅游旨在通过旅游活动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强调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游客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环境。游客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出游目标,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的欣赏、学习和体验,并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是旅游对象不同。传统旅游通常以人造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城市风光等为主要旅游对象,如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原始自然景观等,如前往热带雨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观察珍稀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四是旅游组织及出行方式不同。传统旅游以大规模的游客流量和商业开发为主,可能会导致环境退化和社区压力增大,其旅游方式多样化,包括大规模的团队旅游、自驾游等,旅游活动以参观、拍照、购物等为主,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生态旅游倡导生态友好的旅游方式,强调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游客学习和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其活动多以徒步、骑行、自然观察等为主,注重与自然的互动和体验。

五是社区参与程度不同。传统旅游容易忽视当地社区的利益和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造成影响。生态旅游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提高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生态保护实施,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旅游体验不同。传统旅游更多是一种被动式的观光,游客主要是欣赏景观和体验服务,以娱乐和休闲为主,游客可以享受舒适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但对自然和生态的体验相对较少。生态旅游让游客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际体验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生态旅游,游客可以获得更加深入、独特的自然体验,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耿国彪 摄

生态旅游对旅游强国建设的四重价值

一是经济价值。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多行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所形成的生态旅游,往往能更大程度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特色生态旅游商品,如偏远山区一些有机生态农产品、沿海地区的珍珠贝壳类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通过旅游拓宽增收渠道,为生态旅游进一步提升积累资金。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能提升旅游产业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如浙江安吉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收入逐年攀升。

二是文化价值。生态旅游能促进文化传承。许多生态旅游目的地都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像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这些文化元素通过展示、表演等形式得以延续,避免因时代变迁而失传。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生态旅游区,游客可以观看并参与传统节日庆典,使这些古老的庆祝方式代代相传。生态旅游有助于文化交流。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交流互动,分享各自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观念。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能拓宽人们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外国游客到中国的古村落旅游,与当地村民交流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双方都能从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生态旅游推动文化创新。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契机。当地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可以吸收新元素,创造出更具活力的文化产品。一些地方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出了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手工艺品,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外观和功能的创新。

三是社会价值。生态旅游能够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丰富精神生活,增进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了解与和谐共处。同时推动乡村、偏远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一些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旅游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产业的发展本身就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尤其是在生态旅游项目中,可提供导游、环保志愿者、民宿经营等多种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绿色生态地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贵州千户苗寨,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传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四是生态价值。合理的旅游开发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让人们更重视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一些生态旅游区在发展旅游同时注重生态修复与保护。其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旅游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其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为旅游活动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维持了高海拔地区的生态平衡,为游客提供了原生态的自然美景。

旅游强国建设要重视发挥生态价值。其一,通过旅游推动旅客对生态保护意识提升,旅游让人们亲身走进自然生态环境,近距离感受其美好与脆弱,从而增强大众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促使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其二,助力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合理规划的旅游开发能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如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系统等,在供游客欣赏体验的同时,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避免因缺乏有效利用途径而被闲置或破坏。其三,促进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为了发展旅游,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修复工作,比如治理污染的水域、修复受损的山体植被等,以营造更优质的旅游环境,这在客观上也让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其四,带动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旅游强国建设会催生一系列生态友好型产业,如生态农业观光、绿色民宿等,这些产业在运营过程中遵循生态原则,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向生态友好型模式转变。

生态旅游对旅游强国建设的四大作用

一、资源基础作用。一是自然生态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如原始森林、湿地、海洋、湖泊、山脉等自然生态系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吸引物,为旅游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确保旅游产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避免因过度开发而导致资源枯竭。四川九寨沟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生态资源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通过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实现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的热带雨林生态游、沿海的红树林生态观光,既为游客提供绝美风光,又成为永不枯竭的旅游吸引物,这些丰富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是建设旅游强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二是文化利用资源。生态旅游地一般都与原住民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古老的农耕习俗、部落传统技艺、神秘祭祀活动等能够借助生态旅游得以传承、保护、展示。很多生态旅游地地处原始村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古老的农耕技艺、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促使当地文化在展示与交流中传承,也丰富了游客民俗学、社会学知识。如贵州的侗族村寨,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侗族大歌、鼓楼建筑技艺被更多人知晓,为文旅融合输送了特色文化养分。三是社会教育资源。生态旅游还是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品牌塑造作用。生态旅游能够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如“绿色天堂”“森林氧吧”等,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兴趣。生态旅游有助于增强游客的情感共鸣和品牌忠诚度。通过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或展现当地人民保护环境的努力,可以增强品牌的情感价值,使游客更容易产生共鸣并形成品牌忠诚度。如通过组织文化节、马拉松比赛等活动,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此外,生态旅游产品的规范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推动了生态旅游产品的规范化发展。《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等政策的实施,提升了生态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国家的旅游竞争力。

三、创新驱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绿色生态资源,需要不断通过创新驱动生态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如生态监测技术、环保交通设施等。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环境监管,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政策引领生态旅游的转型升级,明确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目标与路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与农业、工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互补、产业链延伸等创新驱动。如传统农企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农产品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走入乡村,体验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安逸;工业企业与文化企业合作,打造工业文化旅游项目,盘活工业遗址,推动工业园区转型成为文旅综合体。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旅游服务效率和质量。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在线预订平台等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进行。政府和旅游企业协同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力度,推出优惠活动和节日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旅游。通过社区参与、利益共享等方式,增强社区的旅游影响感知,提升生态旅游发展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是科研教育作用。首先,生态旅游目的地往往是物种丰富的区域,游客能近距离观察到珍稀动植物,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与价值;在山地、峡谷、溶洞等地开展生态旅游,游客可以目睹岩石褶皱、地下暗河、火山遗迹等,加深理解板块运动、岩溶作用等地质过程。其次,游客身处自然生态环境中,会深刻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冲击,进而产生环保意愿,游客能看到景区利用清洁能源、推行垃圾分类、保护野生动植物,会把可持续理念带回日常生活,带动身边人改变消费和生活习惯。再次,生态旅游给乡村、山区等落后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学者、游客能以这些地方为样本,研究旅游驱动下的社会变迁、经济转型,剖析乡村振兴新路径。最后,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科研人员,提供长期稳定的户外研究场地,持续收集生态数据,监测动植物种群动态、气候变化影响,辅助科研项目推进。

△生态游可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生态旅游推进旅游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全面推进建设旅游强国,在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使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充分挖掘和科学利用全国自然生态资源,如秀丽的山川、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等,同时整合人文资源,包括古老的村落、传统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手工艺等。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规划,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例如,将山区的徒步路线与周边的古村落游览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二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绿色生态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交通便捷、通信畅通、卫生设施完善。建设生态停车场,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景区内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和环保宣传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同时,提升旅游接待设施的绿色化水平,如建设生态酒店、民宿,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提供绿色餐饮服务,使用可降解的餐具和环保清洁用品。

三是推进对生态的保护与修复。通过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及时处理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鼓励旅游企业和游客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四是推动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不断创新绿色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开发生态科普旅游产品,通过举办生态讲座、自然导览等活动,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出生态体验旅游产品,如农事体验、森林浴、观鸟等,让游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打造虚拟生态旅游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绿色生态旅游。

五是推动社区广泛参与并形成共享成果。鼓励当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绿色生态旅游的发展,让他们从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和发展机会。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如旅游合作社、农家乐协会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旅游服务水平和环保意识。通过绿色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发展与社区繁荣的有机统一。

六是推动市场营销与合作。加强绿色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关注。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加强与旅游企业、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生态旅游的发展。

(作者工作单位: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绿色中国》 B(下半月) 2025年02月号

发布于 2025-07-14 22:59
收藏
1
上一篇:生态旅游,助力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价值与重要作用探讨 下一篇:亲子游玩的惊喜好处,让你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