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誉晗:美容养颜大礼包
我们一家对节日庆祝不是特别热衷的类型,因此,即使是为了庆祝节日而购买的东西,也尽可能希望不多花钱,或者是走一个性价比的路线:耐用、实用。往年母亲节的时候,美容院都会搞充值的活动,所以我都会购买美容院的美容卡送给母亲。但是今年比较不一样。上个月因为经历了外婆突然住院、做手术,让妈妈的整个三月份,都过得很辛苦。她一直亲力亲为地全程照顾,所以想着不如就多准备一些,让她好好休息一些。于是准备了一次冲绳之旅(就是五月第二周出发,回程那天刚好是母亲节)+ 美容养颜大礼包。美容养颜大礼包妈妈也很满意,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大家。美容院海藻面膜套装

Fan Beauty 面膜

极盏的陈皮枇杷炖酥梨碗和全家福套餐


@Voyager_1:长期主义的养生礼物
可能是退休无聊的缘故,老妈这几年开始逐渐沉迷于听信「抖老师」和「视频号老师」的建议养生。虽然几年前她曾被忽悠买过智商税产品、也被好朋友拉去做过电位理疗,好在后来都在我们的一番劝说和自我拯救中迷途知返。意识到短视频的威力后,我们也一直在给她面对面输送健康的养生知识,确保在吃和理疗上面,老妈不再盲目亲信不可靠的信息。考虑到养生已经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味地制止也不是顺应人性的选择,我们索性借着母亲节的时机选择了养生中温和且适宜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泡脚桶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礼物就是泡脚桶,想到老妈过去的工作中站着的时间居多,一到冬天又总是手脚冰凉还常起冻疮,泡脚不仅能温通经络,还能通过足底的反射区调理脏腑(配合泡脚桶的按摩功能)确实非常合适。在一番做功课后,我们选择的是一款够深能够把小腿浸没并且支持按摩和喷淋的泡脚桶。很多泡脚桶只能泡到脚踝上面一点,多一点水就容易洒得到处都是,高一些的泡脚桶虽然多费点水但是泡的时候能更快更好地让整个脚和小腿都热乎起来,配合一条能盖住腿部的温毛巾使用非常惬意。体会了一两次后,连我们都开始养成泡脚的习惯了。

- 足够的桶深可以泡到整个小腿以上;
- 设定温度后维持恒温加热;
- 带有水淋功能,如不需要,用塞子塞住即可;
- 有拉杆,底部是万向轮,拖拽方便;
- 排水方便,拖到卫生间后,把排水管放下来就可以了,而且水会放得很干净,不会留很多积水。
- 费水!不想泡到小腿的话也可以少加水;
- 加纯凉水烧到 40 度需要大概 30min,所以建议大家直接加温水,不用等太久;
- 如果装满水,桶会比较重,拖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丢丢费力,不过能够接受。
艾灸器具
得益于家里的艾灸师傅,老妈成功缓解了常年咳嗽和痰多的症状,我们也很欣慰。老妈一直说这是月子没坐好带来的月子病,所以我们也都一直非常上心。做了一番功课后,发现艾灸和泡脚其实有相得益彰的功效,索性想把这个习惯帮老妈保持下来。艾灸理疗仪老妈确实是买过,不过被做成了凳子样式实在不便携,只能在老家时候用用。因为时常会有往返的需求,在我们这里小住的时候艾灸就成了难事。不过好在艾灸本身并不复杂,即使去店里也只是有一个艾灸的小包帮助热敷罢了,某宝简直一抓一大把。在一番挑选后,我们选择了一套竹木艾灸套装,包含两盒艾柱和两小一大三个艾灸盒。小的艾灸盒可以用于颈部、膝盖等关节处,缓解风湿痹痛、关节酸胀、经络不畅等问题。大的艾灸盒可以用于腰腹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进行热敷,下图只是示意,真实艾灸的时候记得用毛巾隔绝高温,避免皮肤灼伤。

@阿帅的健康笔记:用健康好物打开妈妈的「话匣子」
老花镜
这次回老家,我发现母亲戴上了老花镜。老花镜是在街摊上随便买的,虽然能用,但戴着不合适的眼镜,长期以往难免会增加度数,影响视力。所以这次母亲节想送她一副老花镜。想要配出好看又合适的眼镜,还是得线下挑选、验光,于是我打算陪她去线下配镜。线下配镜之前,我先研究了下配老花镜要注意什么,发现这里边门道还不少。说起老花镜,我们可能就想到矫正远视,不过远视不等于老花,老花还可能会伴随着散光、屈光不正等问题。市面上的老花镜(学名老视成镜)镜片也分 3 种类型:- 单焦点镜:能够看近,但不能看远,看远要摘下眼镜;
- 双焦点镜:能够同时看远看近,镜片下方用于看近,镜片上方用于看远。不过,上镜片与下镜片中间有明显的分割线,不够美观;
- 渐进多焦点镜:在双焦点镜上,进一步升级,能够看近看远,且没有明显的分割线。

来自 广州卫健委
母亲平常不戴眼镜,怕街坊四邻讥讽她:「臭做怪,别看没读多少书,老了老了,还戴起眼镜装文化人。」考虑到这一点,就先给她配个单焦点镜,方便在家里看手机,做针线活时用。不过,要是验光发现她还有近视和严重的散光,就要考虑说服她,配个多焦点镜。血糖仪
前些年,陪母亲去医院抽血化验,偶然发现她血糖偏高,处在糖尿病前期。我便给她买了血糖仪,帮助其监控血糖。挑选血糖仪时,我有 3 个要点:操作简便,能够共享血糖数据,大厂出品方便购买试纸。一番对比,我选择了海尔血糖仪。不过买了就有点后悔了。看商品宣传血糖仪使用很简单,插上试纸采血就能测量,但我们卡在了第一步:如何使用采血针采血,我问了淘宝客服,还是没有弄懂。血糖仪使用便搁置了。不过后来,老妈给我说她测上血糖了,从抖音学会了采血针的使用。能测上血糖了,但是将数据上传给 App 还是不方便,共享给我还是没成功。共享数据,要下载 App,打开蓝牙进行设置,扫码进行。不过共享数据不是刚需,记录血糖数值,老妈也有她自己的方式:拍照。有了血糖仪,老妈能够更好的检测自己的血糖,为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血糖安全食物库。为了避免饭后血糖升高,应该避免吃高 GI(升糖指数)的食物。《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 (2023 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不过单单是看 GI 还是不够。比如在《指南》中小米粥是中 GI,可以适量摄入。然而,爱喝小米粥的老妈,一喝粥,第二天血糖就升高。
运动手环
我给老妈买的是华为运动手环 8,价格便宜,大约 150 元。华为手环还有家庭共享功能,方便我远程监控老妈健康。不过,华为的家庭共享功能入口很深,不便于天天查看父母的健康。


@拐子狼:最适老的摄影设备居然是 Pocket 3
从第一代就开始关注 Pocket 产品线的我原本是想不明白为什么 Pocket 3 能打个如此漂亮的翻身仗的。比起因为历史原因而肩抗挑战 GoPro 大旗的 Action 系列、贴合时代作为手机视频能力延展的 OSMO Mobile、以及作为 OSMO 系列本体存在的灵眸 OSMO 和超级技能树缝合怪如影 4D,Pocket 3 并不像是最能被寄予厚望的那一台。Pocket 前两代产品甚至可以用折戟来形容。所以当全世界都在抢购 Pocket 3 的时候,我都有点恍惚,还在想大疆是不是挖了富士的营销高管。
日常无货状态
而转动屏幕启动相机的那一刻,疑惑烟消云散。你用过滑盖手机、老式 DV 吗?多年不见的那种童年时让你爱上数码产品的人机交互方式居然回来了。好像通过那屏幕里拍到的依然是六七岁时的自己一般。
电子核桃,盘起来很爽
这种返老还童的数码体验打动的不只是我,还有我妈。在退休后,她常常和相识多年的姐妹们一同出门游玩。姐妹团里有本地摄影协会的法师,喜欢带上大疆无人机和佳尼单反,好不拉风;于是拍摄成为旅行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没相机的也要用用手机和辅助设备。买 Pocket 3 前,我妈用的是看直播买来的手机蓝牙自拍杆,算不上轻便,也平平无奇。不过自从某次出游带了我的 Pocket 3 后,我妈在姐妹团中的地位直线上升:短视频横行霸道的年头,姐妹们出行不仅要照片,也都想拍视频,任务自然交到拥有设备最多的法师身上;法师们平素喜欢拍照,对视频了解不多,手里唯一能运运镜的只有无人机,而无人机只有天上的画面——于是同为大疆出品、自带美颜的 Pocket 3 闪亮登场。我妈在姐妹团中的份量扶摇直上,和苦练多年、背着大小相机镜头的老法师们来到了同一地位。


@斯利普固:一部 iPhone 也是每日的陪伴
给妈妈送礼物,总觉得要找点契机和理由,比如过生日,或者母亲节到了,可能很少会无缘无故的买点什么。所以这种机会比较难得,就想要买点大件。4-5 年前给我妈买的淡绿色 iPhone 11 作为母亲节礼物,她就非常满意。选择 iPhone 除了因为她原来的手机已经不太好用,屏幕也小,还有个原因是,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跟家里要苹果产品,iPhone、iPad、MacBook 买了不少,在当时这些玩意价格也不便宜,但是家里都会尽量满足,但是到头来他们自己却并没有用的上。而当我把买了台 iPhone 送给她的事情告诉她后,她的反应是 「竟然有一天我也能用上苹果的设备了」。简单的一句话,带回了太多含义。之所以选择 iPhone 而不是其他,主要是想图个方便。以我粗浅的认知,使用 iPhone 可能会让对手机研究不是那么深的人(例如老年人)在没那么吃力的情况下快速上手。同时,总会隐隐感觉苹果会帮助用户把控很多关于权限、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让人放心的就使用手机就好。

来自家里朴实的买家秀照片
当然,也不是说用 iPhone 就绝对安全了。前段时间传出来说有人利用 FaceTime 进行视频诈骗,也小小的惊动了我,在想我是否应该去提醒一下或者怎样。结果过了些天,我妈说起了这事,说在其他地方看到了这种诈骗手段,于是就把 FaceTime 给关掉了,我就只是默默感到一点欣慰。爸妈只是老了,但是还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在后面,他们也能够继续追赶这个时代的各种信息。送礼物可以用很多种形式。有的是精致的美丽小玩意,就是本人不会买别人送了很开心的情绪价值。有的是给人当下的一点点兴奋,例如一束花,可以让人开心两三天。有的是一些使用频率很高,每每用到都会想起这个人的物件。我送妈妈礼物不多,所以我常常选择最后一种。毕竟上学后就离开了家,大家都在各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虽然日常联系没有那么多,兴许是偷个懒,就靠这些日常陪伴她的物件,来偶尔代替一下我的存在吧。@许万里Alva:选择送「包包」,在实用与特别之间找到平衡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出门特别不喜欢带包,总觉得背着一个包很麻烦,常把各种小物件塞进衣服和裤子各个口袋里,每次想拿东西时就得反复翻找,偶尔还会丢三落四。妈妈每次看见,总会忍不住念叨我「出门带个包,东西装好了,找起来方便多了,也不容易丢」。我当时不以为意,但是去年给妈妈挑选生日礼物的时候,想起来她的叮嘱,觉得送个包也不错,既实用又个性化(后文会提到我为什么很在意这两点)。我去年选的是一款裘真的小号牛皮腋下 Hobo 包,在淘宝官方旗舰店购入,实付 1300 元。包身不大(长 24.5cm、宽 11.5cm、高 19cm),肩带可调节,可以单肩背也可以手提。在选包的时候,我因为颜色和款式纠结很久——这里可以分享一个小 tips,用小红书以图搜图功能搜索感兴趣的商品图片,往往能看到不同博主和素人的上身照片,可以根据这些照片来辅助判断啦。
影响我下单的照片(来自小红书博主:gillgill_)
在下单之前,我有先把博主背包的照片发给我妈妈,提前预告礼物,问问她的意见。她觉得看照片不错,我便下单邮寄到我工作的地方,拆箱检查过没问题再寄回家里。虽然提前预告礼物可能对一些人来说会少了「惊喜感」,但这种方式于我们而言是舒服的,因为之前送过彼此一些不实用的礼物,所以后来达成共识在送礼前征询下对方的意见。因为是邮寄回家,我并没有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妈妈收到礼物的反馈。但我后来几次回家,发现她每次出门都会很自然地背起这个包,使用频率很高,说明这件礼物还算是符合她的心意。不过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当她想要多带一些东西时,这个小包便会显得有些局促(今天翻回我当时种草看的帖子,才发现博主在评论区推荐的是大号)。因此今年母亲节,我便想着继续延续送包包的思路,为她选一个更实用一些、容量更大的包。我目前看中了近年比较火的 Longchamp 的单肩包,也就是是下面图片上这款。
照片来自小红书博主yuetming-
前文提到我送礼物会很看重「实用性」和「个性化」,因为这些年我也尝试送过其他礼物给家里人,比如耳机、HomePod、按摩器、小米照片打印机、鞋子等等。回头来看,这些礼物大致可以归为两类:- 一种是太实用而缺少特别感的,比如耳机。它确实好用,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很容易被归入「生活必需品」的行列,渐渐失去作为礼物的仪式感(而且此类物品大多相似,个性化程度有限)
- 另一种是使用频率有限的,比如按摩仪和照片打印机。刚收到的时候确实新鲜感满满,但很快就因为不符合家人的生活习惯而被闲置(而且我买的山姆 SKG 智能护膝仪器感觉确实比较鸡肋)
@知道分子吴先先 :一场前往北海道的双人行程(和我一起)
我妈的育儿理念是「亲子之交淡如水」,上大学期间,她一次也没来我在的城市看过我。毕业后,难得休假想回家看看,她也总说别折腾回来,你去别的地方玩玩。大抵就是这样的母亲培养出的我,也是这种独立到有些「孤僻」的性格。逢年过节我总会一个人背上包出国旅行,五一国庆小长假更是不会在家和父母尽享天伦之乐。正是这样的淡漠气质,每年母亲节,我大多不过一句问候,偶尔还会忘记,总之从没给妈妈送过礼物。直到那一年,忽然在母亲节前夕,看到国航官网的机票打折。从北京到札幌,往返直飞机票只要 2000 出头,从家里出发转机北京,价格一样。于是,当时刚开始沉迷日本自由行的我,没打招呼,直接给妈妈和我各买了一张半年后的机票。原以为先斩后奏,会挨说几句,我还特意准备了说辞,以「妈妈刚退休,给你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母亲节礼物」为由头。没想到妈妈居然挺高兴,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这场「被安排」的行程。因为买票时间过早,我一改平时背包就走的仓促,预订到了北海道洞爷湖提前几个月就会售罄的高赞温泉酒店。印象很深刻,2000 元多包两人两餐,外加从札幌车接车送,这是我当时订过的最贵的单晚住宿,也是印象最深刻、最超值的一晚体验:吃完精致的料理,我和妈妈穿上一样的浴衣,在屋顶露天温泉一边赏着湖景,一边看空中落下绵密的雪,那一刻的画面,早已定格成永生难忘的画面。
@胡九思:一束百合花
我从小就是个标准的「钢铁直女」,情人节和生日派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连母亲节都会觉得是商家的骗局。在我的词典里,「仪式感」这个词简直就是多余的。我妈妈则是节俭界的天花板,我上大学时买新衣服回家,她第一句话不是「好看」,而是「又乱花钱!」这种对话在我家上演了无数次,以至于我早就放弃了给她买任何礼物的念头。反正,到最后都是一句「浪费钱」收场。去年,我嫁给了一个与我完全相反的男人——情感丰富,通情达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个母亲节礼物就是他提议的,当他一脸认真地问出「今天母亲节,我们是不是该准备点什么?」时,我只是头也不抬地回了句「别费那心思了,我妈对这些不感冒。」我印象里妈妈总是嘴上说喜欢,但要是我真买了,她能念叨三天三夜这钱多浪费。上次我给她买的围巾,她直接塞到柜子底下,说是舍不得用,然后自己去批发市场买了条十块钱的。但小曹对我的劝告不为所动,于是我们开玩笑似的以五百块为赌注买了一束花。就这样,小曹捧着一大束粉色和白色百合花,拉着我去了爸妈家里。我故意落后半步,好欣赏即将上演的尴尬戏码——妈妈会用她那标志性的「嫌贵」表情接过花,然后在我们走后立刻把它们塞进阳台角落。门打开后,妈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惊呼「哎呀,这么大一束花!」声音里是我从未听过的雀跃。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妈妈接过花束时的样子——小心翼翼,如获至宝,边夸赞边笑得合不拢嘴,完全不是我预想中的敷衍。甚至还从橱柜深处翻出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水晶花瓶,一边往花瓶里倒水,一边自言自语买了好几年的花瓶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