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中,出现过很多的动物,有猫狗,也有乌鸦,显然,这些动物出现在战场上会显得很突兀,因为这么小动物在这种生死较量中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影片中还有一种动物,却有着特殊的含义,这种动物就是“白马”!相信眼尖的小伙伴就会发现白马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 刚开始白马被逃兵意外在四行仓库里发现,受到惊吓冲了出来,然后被小七月驯服。大家都很惊讶这里为什么会出现一匹白马?

第二次出现: 白马冲出了仓库,在日本军队密集的炮火下飞驰在战场上。小湖北从仓库的窗户看到了这匹马,他兴奋的叫小七月来看,小七月趴在窗户上,开心的告诉小湖北自己是怎么驯服它的。

第三次出现: 第三次是作为团座谢晋元的坐骑,和骑着黑马的日本指挥官会面,一黑一白,也表明了双方身份立场。通常白色代表着正义、善良,黑色则代表黑暗和灾难。

这匹马在影片中总是在奔跑,奔跑,奔跑。白色的身影和周围黑暗的环境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就像是会发光一样。这匹马也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人,即使身在多么“黑暗”的地狱,还是能保持自身的“白色”。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也很疑惑:这里为什么会出现一匹白马?

这匹白马本该在山野间驰骋。是啊,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这也是我们该思考的,也是导演想让我们思考的。这匹马就像战场上的战士,像身处战争中的每一个中国人。
就像小湖北,他本来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他应该是校园朗朗读书声中的一员,他应该和家人们呆在一起,为什么会在战场上?
还有端午,老葫芦这样的农民,他们本来应该安安分分的在家里种地,春种秋收,为什么要打仗?
还有羊拐,他本该在老家娶一个媳妇,过着好日子。
还有山东兵,刀子,小七月,谢晋元.........他们都像这匹白马,他们都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本该拥有更好的人生......


说起白马,战争,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三国时期的常山赵子龙,曾经有一幕,他为救刘备之子而一人勇闯曹操的百万阵队,七进七出,可谓是天神下凡。而在电影中,人物小湖北总是望着对面的租界发呆,脑海里幻想着赵子龙骑着白马,手握长枪,对峙几万敌军。


我认为,在小湖北的心中,赵子龙或许是他的哥哥端午,就像赵子龙单枪匹马七进七出一样救出小刘禅一样,也一定可以把他救出去。

这里的赵子龙代表着在场所有的守军,每一个人都是单枪匹马,面对着比己方不仅人数占优势,而且武器也先进的敌方,赵子龙面对几万大军,心里也是抱着必死的心情。


对面租界的上海人民看到国军撤军,不敌日本,都很失望,已经连续唱了好久的《走麦城》了,这次唱了《长坂坡》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因为守军,他们重拾起对战争的信心,他们的爱国激情被激发。而此时的团座谢晋元,又何尝不是另一个赵子龙呢?
“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丛林,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无半点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