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龚静谈冬日风貌——冬天么,还是得有冬天的样子

晨读感悟,龚静谈冬日风貌——冬天么,还是得有冬天的样子"/

龚静的这句话“冬天么,还是得有冬天的样子”体现了一种对季节特性的尊重和认可。以下是对这句话的一些解读:
1. "尊重自然规律":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冬天就应该展现出冬天的特色,如寒冷、降雪等,这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2. "生活态度":在生活中,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鼓励人们保持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不要因为追求舒适而忽视了季节本身的特点。
3. "文化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俗。这句话可能也暗示着我们应该传承和尊重这些与季节相关的文化传统。
4. "审美观念":从审美角度来看,冬天有其独特的美丽,如雪景、冰雕等。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欣赏和享受每个季节的美。
5. "心理调适":对于一些人来说,冬天可能带来情绪低落。这句话可能是在提醒人们,即使是在冬天,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感受季节带来的不同体验。
总之,这句话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心态。

相关内容:

编者按:冬藏,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概念之一。“冬藏”强调在冬季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于来年的活力与健康。这种养生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的生活规律应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协调,今起请看一组《冬藏记》。

江南的秋天越发如风掠过了,十一月秋叶还没看几天,寒潮就一波波地来了。下焦寒凉的我早已换上羊毛袜棉拖鞋。衣橱里的那些大衣,如今是少有出场机会的,什么羊毛羊绒骆驼毛统统不如一件羽绒服啊。当然,若时光倒退个十年二十年的,大概大衣不至于打入冷宫,甚至遥想三十几岁时还会配呢裙厚裤袜呢,年轻时似乎不那么在乎冬天的凛冽,还偏要抗寒不怕冷,倒也不全是要风度不要温度,就是一股子耿劲,殊不知身体一切都记得,不知不觉地慢慢让你一点点还债,让你全心全意服帖天时。

就是嘛,冬天么就要有冬天的样子的。《黄帝内经》中早就说啦,“冬三月,此谓闭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冬天要保暖,冬天要敛藏,否则来年春天就容易阴阳失衡,疾患来袭。所以,必须穿暖,尤其腿脚头顶;必须应时而眠,睡前最好泡泡脚,刷手机熬夜有多吃半夜饭少吃年夜饭之虞,吃点冬日之食也是一定要的。如今人们对健康分外重视,立冬后的中医膏方门诊颇受欢迎,说来吃膏方也非人人皆宜的,先要开路,脾胃调理,尤其祛湿排痰,接下来方可滋补。线上线下冬日药食同源之物卖得像西北风一样呼呼的,人参丹参三七黄芪石斛黄精茯苓山药黑豆黑米芝麻核桃红枣枸杞桂圆……不燥不热温和平性的,合理搭配着,也是可以适量冬日滋养的,古人典籍中的经方和经验于今并不过时。想起小时候,虽然拮据年代物资匮乏,外婆床底下茶壶桶里日积月累攒下的食材在冬天必会登场:赤豆红枣,银耳莲子,芝麻炒熟擀面杖碾细,门角落碎开的核桃同样碾碎了,芝麻核桃粉铝饭盒压实了,人参阿胶燕窝攀不起,家常这些还是可以的。酒酿外婆也早就酿起来了,冬天怎么能少一碗热乎乎的酒酿小圆子呢。还有那一锅黄豆炖猪脚爪呢,炖了必须草焐子焐,再炖,脚爪酥烂不腻,黄豆粉糯,晚上且软且厚结成肉冻,虽说名头不如佛跳墙之类,可是江南日常的黄豆脚爪汤、山芋汤蒸南瓜大抵倒是随时食养的。

少时的冬天,外婆除了日常家务之外更添忙碌,裁剪上浆纳鞋底,每年的灯芯绒棉鞋要做,旧棉袄的棉絮要翻新,翻了要绗缝,棉袄罩衫不免也要做件新的,那一行或琵琶扣或葫芦扣都等着外婆头戴绒线帽坐在午后冬阳下一只只编出来。可是外婆的冬天其实蛮难过的,汤婆子远不够,胸口还得垫棉絮片,自己中年以后也一一亲历。江南冬,难将息,怎一个阴湿侵骨。更彼时,空调地暖电热毯阙如。焐着电暖鞋写这些文字,外婆啊,你在那边冷吗?

不过,老辈人的忙碌确乎又是笃定的,按时序一样样去做就是了,制心一处,不急,好比黄豆脚爪汤炖了一定要草焐子里焐,程序一道不能少。如此或也因了彼时没有那么多功能多元的小家电,可是如今看来这样反而让人心平气和,笃笃定定做事。

虽然现代人是很难全然地减缓生活节奏,但至少可以尽量顺应时序,尽量地内养身心。人类把自己推入了智能时代,但肉身之构成并无大变,身心也并未因此快乐倍增,情绪心理暗涌嚣甚。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乱了节奏,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之类食养也会打折扣。医药发达,膏方丰富,心志不宁,药石亦难解疾患。

急煎煎的社会大环境下,收和藏皆乃难事,说是冬藏,何尝不是心藏,生命之藏。忙碌中不妨择半小时,站桩云手,静心入定,通达气血,且行且藏,安冬可待。(龚静)

发布于 2025-07-14 02:44
收藏
1
上一篇:冬日奇景,冬天不像冬天的样子 下一篇:【草木散记】冬日异象,何频笔下的冬天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