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这则跟酒有关的故事,得从一个汉字讲起。
就是咱们汉语中的“盟”字。
方块汉字源于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形、会意为造字原则,
一笔一画,形态都指向具象的事物和其代表的意义。
我们先看下甲骨文中的“盟”字——

盟 · 甲骨文
《说文》中言:“盟”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从囧皿声。上“囧”下“皿”,古人认为血是生命的象征,将各自的鲜血滴入同一酒器中,对天发誓然后喝下,代表从此生命相连,命运与共。
盟 · 大篆

到了周朝,这种仪式,已升级为诸侯邦国之间建立盟约的重要仪式。《口子酒志》中载:公元前697,宋庄公与鲁桓公、卫侯、陈侯等相会于袲(今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歃血饮酒,立誓结盟围攻郑国,这段典故,后世称为“歃血为盟”。当时歃血饮酒所用的酒,就是淮北濉溪产的美酒,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契约精神的传奇故事。
随着字型的演变,到了隋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的传世之作《真草千字文》中的“盟”字,这可不是一个错别字,是当时古人的写法——

盟 · 隋朝书法
左【目】右【月】,代表亲眼见证,以月为证,向天立誓的意思;“皿”字依然作为结盟饮酒的含义传达。
盟 · 现代简体

我们再看今天简化后的“盟”字:左【日】右【月】,简单直白地表明,缔结盟誓,要“日月同天”为证;下半部分“皿”字不变,照例用来盛酒。
汉字之妙在于经历了甲骨文、篆、隶、草、行、楷体等字形的演变,“盟”字形不变的,一直是用来代表酒器的“皿”。可见斟满一杯好酒,对天地立誓,由日月见证,方显心中诚信。
两千年前,濉溪酒见证了“歃血为盟”的传奇故事,
今时今日,口子窖亦和消费者立下一份盟约。
盟约为何?即为品质之盟约。
口子窖坚守真藏实窖,品质再升级,
“更长发酵时间,更多优质老酒,更高品质追求,
带给消费者更舒坦的饮用享受。”
这就是口子窖与消费者订下的盟约。

好酒入杯,这杯中的诚意,经得起天地日月见证,
一如古老的誓言盟约,一经达成,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