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黄元米果,当地人的“黄金果”,不打米果不过年

江西瑞金黄元米果,当地人的“黄金果”,不打米果不过年"/

“不打米果不过年”是江西瑞金黄元米果地区的一个传统习俗,体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年节氛围。黄元米果,又称“黄金果”,是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也是当地春节期间必备的食品之一。
黄元米果的制作过程复杂,首先要选用优质糯米,经过浸泡、磨浆、蒸熟等工序,然后加入糖、芝麻等调料,揉成米果。制作好的米果,外形圆润,色泽金黄,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黄元米果不仅味道美味,还寓意着吉祥和富贵。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黄元米果,互相赠送,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此外,黄元米果还是瑞金人民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丰收的重要食品。
如今,黄元米果已经成为瑞金市的特色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同时,当地政府也积极推动黄元米果产业的发展,将其打造成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相关内容:

(央视财经《生财有道》)江西省瑞金市,被称作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自 2014 年开展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经过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整个瑞金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瑞金当地始终坚持以产业带动脱贫的发展策略。在实现全面脱贫的同时,瑞金当地多种多样的产业,可谓是发展兴旺。




[黄元米果]

黄元米果是当地的一种传统特产美食。万田乡麻地村黄元米果产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海东告诉我们,每逢制作黄元米果的时节,家家户户必定要先砍回这黄元柴,要制作黄元米果,砍黄元柴可以说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用黄元柴烧成的灰过滤出的碱水,呈现出淡淡的黄色。待碱水做好后,将当年新收回来的稻谷脱壳,将其在清水中浸泡3到5个小时,然后蒸煮50分钟左右。当热气升腾,米已经蒸好,此时要趁热,将提前准备好的碱水,搅拌进这蒸熟的米中。



将蒸熟的大禾米和碱水充份混合后,还要将其再次回锅蒸10分钟左右。然后,我们便迎来了整个制作黄元米果最热闹欢腾的环节——打米果。对于当地人来说,每年入冬后,黄元米果便成为大家日常餐桌上一道非常重要的美食。当地有“不打米果不过年的习俗”。


自2013年成立合作社至今,刘海东的合作社凭借着制作黄元米果,每年都有着十分良好的收入,每斤黄元米果8元左右,全年合作社收入在240万元左右,帮助了许多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华嬷嬷泡菜]

瑞金当地制作泡菜的历史由来已久,这位华嬷嬷泡菜创始人华小英,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正是她让瑞金的泡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华小英告诉我们,用米汤加醋的方法制作酸水,是她制作泡菜的独门秘笈。她的这一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方法制作出的酸水,可以大大缩短蔬菜在酸水中的浸泡时间,从而让泡菜达到更加爽脆的口感。



当地传统制作泡菜的方法,并没有这二次浸泡的过程,华小英通过发酵后再浸泡的方法,使得做出的泡菜可以直接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零食来食用。


现如今,华小英平均每年制作出的泡菜,多达十几个品种。每罐泡菜平均20元钱左右,她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50至160万元左右。


[红腊鱼和鱼圆]

以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来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这是瑞金多年以来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瑞金当地有个村子叫下罗村,这个村子家家户户都以养鱼为生,大大小小的鱼塘在这里可谓是随处可见。




曾水海告诉我们,下罗村主要以养四大家鱼为主,自2012年就在村子里成立了淡水鱼合作社的他,可以说已经和鱼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




下罗村人不仅会养鱼打鱼,多年来也形成了做鱼吃鱼的习俗。当地人最喜欢将新鲜出水的鱼,做成红腊鱼和鱼圆。


自2012年起成立合作社至今,曾水海的合作社目前共有264户社员,1200多亩鱼塘,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400多万元。


尽管整个瑞金实现全面脱贫,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当地人依旧非常重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他们深知,以产业发展来实现全面脱贫,更要以产业发展来实现脱贫之后长治久安的幸福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12月11日19:00分播出。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发布于 2025-07-13 03:58
收藏
1
上一篇:米果,我们的“黄金果”,丰收喜悦的象征 下一篇:三明年味浓,米果飘香迎新春——揭秘三明人特有的过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