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特辑,聊聊那些与月有关的植物,花花万物的月下风情

中秋节特辑,聊聊那些与月有关的植物,花花万物的月下风情"/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在赏月的氛围中,自然少不了与月亮相关的植物。以下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植物,它们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团圆、纯洁和美好:
1. "桂花":桂花被誉为“月宫之花”,在中秋节赏月时,桂花香气四溢,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植物。桂花象征着富贵和高雅,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2. "竹子":竹子因其坚韧不拔、四季常青的特性,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在月亮的照耀下,竹影婆娑,增添了几分诗意。
3. "菊花":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隐士”。在中秋节期间,赏菊、品茗成为了一种雅事。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寓意着健康和幸福。
4. "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纯洁无瑕。在中秋之夜,莲花与月亮相映成趣,寓意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品格。
5. "梅花":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中秋之夜,梅花与月亮相映成趣,寓意着坚强和毅力。
6. "松树":松树四季常青,象征着长寿和永恒。在中秋之夜,松树与月亮相映成趣,寓意着

相关内容:

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阖家团圆的重大庆典之节。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围绕“月”进行,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在植物界中,也有很多以月亮命名的物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些与月有关的植物。


天香桂子——桂花


古人称农历八月为“桂月”,称月亮为“桂轮”。中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桂花又叫木犀,人们习惯根据花朵的不同颜色将它们分为金桂(黄色),银桂(白色)和丹桂(橙红色),或以叶子形状划分,则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等,若以花期划分,有四季桂、八月桂、月月桂之分。不管是何种桂花,其花瓣很小簇生状,但素有“九里香”的美誉。有学者曾从桂花样品中分离出包括烯、酮、醇等在内的十几种香气成分,因桂花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分泌芳香油,这些芳香油随着空气中的水分一同散发,在很远的地方也能闻到桂花浓郁的香味。

金桂(摄影:张莉俊)



银桂(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丹桂(摄影:张莉俊)


自古以来,桂花就受人喜爱。许多诗词和神话中都把桂花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还有白居易的“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都把桂花香誉为从月亮上飘落人间的香。在“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中,桂花是生长在月亮上的神树,人们将桂花视为与天上月亮共生共存、彼此呼应的美好事物。天上月圆,人间花好,成就“花好月圆”之境。


桂冠诗人——月桂


虽然与桂花仅一字之差,月桂实际上与“土生土长”的桂花没有半点关系,它们来自遥远的地中海区域,是樟科常绿乔木。为了适应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减少水分挥发,月桂的叶子呈革质,表面附有厚厚的蜡质层,即使脱水也不会迅速萎蔫。因此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表示崇敬。

月桂的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月桂的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月桂也有香味,不过它的香味来自于它的叶。月桂叶中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这些芳香的化学成分让它在香辛料大家庭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轻轻一揉月桂的叶子,香气就弥漫开来。它是欧洲人常用的调味料和餐点装饰,广泛用于酱汁、汤、炖煮食物、豆类、肉类、家禽、鱼、蔬菜、肉派等。


月下一现——昙花


昙花又名琼花、韦陀花,隶属于仙人掌科,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那里气候干热,但在晚上则凉快许多,昙花只能在晚上开放才能避免强烈阳光的灼烤。而且昙花是通过昆虫授粉的,热带地区晚上正是昆虫活动频繁的时候,所以晚上开花最有利于昙花授粉。昙花缩短开花时间,这样不仅避开强烈的阳光暴晒,又可以大大减少水分损失和能量消耗,有利于它的生存。


昙花开放时,花筒慢慢翘起,将紫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然后由20多片花瓣组成的、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开放了。开放时花瓣和花蕊都在颤动,艳丽动人。可是三四个小时后,花冠闭合,花朵很快就凋谢,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珍贵的“昙花一现”。

昙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昙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月下美人——月见草


月见草作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植物的通称,在我国通常包括10种植物,常见的有月见草、美丽月见草、海滨月见草、粉花月见草等。月见草属的植物,大多夜晚开放,白天闭合,有见月方放之意,故而得名月见草,英文名叫evening primrose。

月见草(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月见草原产于美洲。得益于它们娇艳的外表,许多地方都引种栽培。月见草的花朵会吸引很多昆虫,但飞蛾是它们最常见的顾客——因为它们的花晚上开得更好一些。因此,月见草在夜间开花,有可能是因为帮助它传粉的昆虫常常在夜间活动。

美丽月见草(摄影:张莉俊)


月见草除了花开美丽,香气宜人,轻盈娇艳,适于点缀夜景外,其植株还可提取芳香化合物-芳樟醇,是香料、化妆品、肥皂、日用品的良好植物,种子也可以榨油食用,是亟待开发的重要花卉、油料、药用植物资源。


嫦娥奔月——月光花


月光花又名嫦娥奔月,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我国多为栽培。月光花的白色花朵形似满月,大而美丽,且在夜间开放,故得名。


上世纪七十年代,厦门大学王再生教授从月光花的茎叶中提取到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月光花素,对调节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物生产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月光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除了以上这些植物外,可爱的多肉植物中也有不少与月有关的植物,如菊科的新月、上弦月、银月及蓝月亮,景天科的胧月、铭月、月影,龙舌兰科的月下童子等,等都是具有上乘观赏价值的多肉品种。

银月(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蓝月亮(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胧月(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参考文献:

1. 齐月园.昙花为什么只能“一现”.科普中国.

2. 宣晶.以月亮命名的植物.摄影.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发布于 2025-07-12 11:59
收藏
1
上一篇:新华全媒丨奇花绽放!国家植物园“吉祥三宝”神秘开花之谜揭晓 下一篇:国家植物园新展,来了!这些神奇植物,你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