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角落,小熊猫生命的轨迹与启示

被遗忘的角落,小熊猫生命的轨迹与启示"/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是一种生活在亚洲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中国西南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等地。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拔2000至3000米的山区,以竹子为主食,但也吃水果、坚果和昆虫。以下是关于小熊猫一生的简要描述:
1. 出生:小熊猫的孕期约为135天,每胎通常产1-2仔。新生的小熊猫非常小,体重仅约100克左右,毛色为淡黄色或白色。
2. 幼崽成长:出生后,小熊猫会跟随母亲在树洞或岩缝中生活,直到大约6个月大。在这段时间里,它们学会爬树、游泳和寻找食物。母亲会教它们如何捕捉昆虫,以及如何寻找竹子。
3. 独立生活:大约6个月大时,小熊猫开始尝试独立生活。它们会离开母亲,寻找自己的领地。在这个阶段,小熊猫的毛色会逐渐变为成年的红棕色。
4. 成年:小熊猫的成年期约为2-3年。成年后,它们会寻找配偶,并开始繁殖。雄性小熊猫在繁殖季节会为了争夺配偶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5. 繁殖:小熊猫的繁殖季节通常在冬季,每胎产1-2仔。母亲会独自抚养幼崽,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相关内容:




到熊猫

人人都会想到大熊猫


但在中国西南

其实还有另一种“熊猫”


小熊猫

Ailurus


它不是小时候的大熊猫

而是另一类截然不同的物种


红黑配色加环纹大尾

它是森林里最靓的仔

(“谁在叫我?”一只小熊猫在树上回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有尖牙利爪

却和大熊猫一样爱吃竹子

(竹子是小熊猫的主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圆头大耳

“笑容”可掬

(咧嘴的小熊猫仿佛在微笑,摄影师@严肃)


它生性胆小

但会“虚张声势”

(“怕不怕?我可比你大!”小熊猫站起来可以显得更高大,从而威慑对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不时发呆

似乎在思考什么

(“今天有没有甜甜的小点心吃呢?”一只小熊猫托着腮,似乎在发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熊猫

一个人见人爱却总被忽视的山野精灵

它的名字被大熊猫掩盖

它的模样常与浣熊混淆

大熊猫、小熊猫、浣熊,傻傻分不清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以致于除了可爱

多数人对它几乎一无所知


它与大熊猫、浣熊是什么关系?

它曾经历过怎样的坎坷?

它的真实处境又如何?


今天

就让小熊猫当一次主角

好好看看

小熊猫被忽视的一生



混淆的名字


19世纪20年代

法国动物学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

收到了一份来自东方的新奇标本

虽然只有皮、爪子和残缺的颌骨

但结合标本上的描述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这样一种动物


体形如猫般优雅

毛红艳似火

脸上白纹如云

大尾有圈圈环纹

简直就是


世上最美的动物


随着一篇名为“熊猫(panda)”的文章发表

小熊猫第一次正式亮相学界

(小熊猫的学名“Ailurus fulgens”就是居维叶在这篇文章中命名的,意为“鲜亮的猫”;文中小熊猫的俗名“panda”的最初来源尚有争议,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它来自尼泊尔当地人对小熊猫的称呼,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没错

人们熟知的“熊猫(panda)”

曾经是独属于小熊猫的大名

(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熊猫”意为小熊猫,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然而四十多年后

一个明星物种的登场改变了这一切


它就是大熊猫

西方人初识它时

它的名字还是“黑白熊”


后来

人们发现它与小熊猫颇为相似

相似的食谱

相似的宽圆萌脸

相似的前掌“第六指”——伪拇指

作用类似人类的大拇指

(大、小熊猫都有的伪拇指是腕部一块增大的桡侧籽骨,可以辅助抓握,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种种关联

让小熊猫和黑白熊成了亲戚

由于体形更大

黑白熊被命名为“大熊猫(giant panda)”

而最初的“熊猫”则改称为

“小熊猫(lesser panda)”

或“红熊猫(red panda)”


随着大熊猫声名愈发显赫

“熊猫”如今成为“大熊猫”的同义词

国宝光环下

小熊猫渐渐隐去

甚至被当成大熊猫幼崽

(“我是小大熊猫,不是小熊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熊猫不仅大名被“夺走”

混搭长相也常被误解成其他动物

最常见的替身就是浣熊


事实上

除了花脸和环纹大尾相似

两者有很多明显的不同

小熊猫红色系,浣熊灰色系

前者圆脸肉爪,性格相对温和,老家亚洲

后者尖嘴细爪,外号“蒙面大盗”,远在北美

(“别再把我当浣熊了!”浣熊科包含多个物种,小熊猫经常被误认为是原产北美的浣熊(Procyon lotor),制图@阿土&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在中国民间

小熊猫因为体形像猫

且尾带环纹

被当成一种野猫

称为九节狸

(小熊猫也被称为“九节狸”或“九节狼”,“九”表示尾部环纹多,而未必是九个,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西方

它因为红毛、大尾像狐狸

被俗称为“火狐

火狐浏览器正是得名于此

(一只串场的狐狸,摄影师@邱会宁)


在知名动画《功夫熊猫》中

小熊猫曾以功夫教练出镜

却常被观众当成狼或狐猴

(环尾狐猴和小熊猫的尾巴上都有环纹,但颜色、脸型等特征都有明显区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仅模样容易被民间误解

对科学家来说

小熊猫的身份同样难以捉摸

以致于过去一个多世纪

在动物家谱中数次搬家


它曾一度加入浣熊科

也曾与大熊猫并为熊猫科

最终在现代分子遗传学的支持下

自成一科


小熊猫科与浣熊科关系较近

但与大熊猫所在的熊科关系甚远

二者的祖先在4750万年前早已分道扬镳

(现代分子遗传学将小熊猫归为浣熊所在的鼬总科,而大熊猫则归为熊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尽管科学界对小熊猫的认识

早已更上一层楼

但媒体对小熊猫的宣传

常常止步于可爱

却忽视了这份可爱背后

怎样的坎坷历史和艰难现实



被忽视的坎坷


千百万年前欧洲的一片树林中

一只美洲狮大小的动物正在搜寻猎物

它有着犬类的头骨和尖齿

名字叫做


短吻犬

Simocyon


它是小熊猫的远古近亲

觅食无果后,一个深坑突然出现

坑底躺着几具动物尸体

一顿诱人的美餐就这样送到眼前


它一跃入坑

饱食之后试图爬出坑外

然而湿滑的坑壁却将它永远困在那里

以化石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段坎坷

(这个位于今天西班牙的天然陷阱困住了许多动物,其中就包括已灭绝的小熊猫科短吻犬属物种(Simocyon batalleri),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短吻犬是典型的食动物

与今天的小熊猫大相径庭

但它们的前掌已演化出伪拇指

多了这“一指之力”

它在树上如履平地

足迹广布北半球


而小熊猫科的另一支

小熊猫亚科的体形开始缩小

转向杂食或素食

这其中就包括现代小熊猫的祖先


千万年山河巨变

小熊猫科的一个个演化分支

都走进了死胡同

独留小熊猫属一支

成为珍贵的活化石

小熊猫科迄今共发现9属,其中8属已灭绝,包括短吻犬属和小熊猫亚科的始小熊猫属,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孤身奋战的小熊猫家族
经历了数次酷寒冰期的重创
如今退居一隅
仅存两种

脸像扑了粉一样白的是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

喜马拉雅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

而面色棕红、脑袋略大的是
分布在横断山一带的

中华小熊猫
Ailurus styani

(过去认为小熊猫只有一个物种,分两个亚种,喜马拉雅小熊猫对应指名亚种,中华小熊猫对应川西亚种;新分子遗传学证据显示,二者在22万年前已经分化,基因差异足以分为不同物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二者以雅鲁藏布江为界

喜马拉雅小熊猫住江以西

中华小熊猫住江以东

互不相扰

(喜马拉雅小熊猫分布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尼泊尔、印度、不丹以及中国西藏南部;中华小熊猫栖息于横断山一带的中国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和缅甸北部等地,地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习惯独来独往的小熊猫种群分散

偏爱中高海拔的针阔混交林

最重要的是得有竹丛作为“食堂”

四川瓦屋山是中国最容易见到野生小熊猫的地区之一,小熊猫的栖息地通常靠近水源摄影师@杨建)


毕竟食肉祖先的肠胃还在

竹子的大部分营养小熊猫都无法消化

为填饱肚子

它们每天要花超过10小时

吃多达30%体重的竹子

相当于一个人一天吃下100碗米饭


和大熊猫连枝带叶的粗放吃法不同

小熊猫只吃竹叶和竹笋

(小熊猫吃起竹子比大熊猫更“斯文”,消化率也更高,但也只有约30%,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5-07-12 16:28
收藏
1
上一篇:小科普 | 小熊猫,揭秘与大熊猫、小浣熊的亲缘之谜 下一篇:最新研究揭示小熊猫神秘“身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