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簿中的时代印记,从电话号码看社会变迁

电话号簿中的时代印记,从电话号码看社会变迁"/

从电话号簿中观察社会变迁,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趋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察点:
1. "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号簿从最初的纸质版逐渐演变为电子版,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和查询。这反映了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2. "城市化进程":电话号簿中的电话数量和分布可以反映出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区的电话数量会迅速增加,而农村地区的电话数量增长相对较慢。
3. "人口流动":通过电话号簿,可以观察到人口流动的趋势。例如,一些地区的电话号码变动频繁,可能意味着那里的人口流动性较大。
4. "经济发展":电话的普及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电话普及率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电话普及率可能较低。
5. "产业结构变化":电话号簿中的行业分布可以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过去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电话号簿中农业相关行业的电话数量会较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电话数量会逐渐增加。
6. "生活方式变迁":电话号簿中的电话类型和用途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过去以家庭电话为主,而现在手机电话、宽带电话等新型通讯方式逐渐普及。
7. "社会阶层变化":电话号簿中的电话用户群体可以反映出社会阶层的变化。例如,过去电话

相关内容:

作为通信行业的一名“老兵”,我对信息化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发展、进步与变迁尤为敏感,体会最深。那些并不如烟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凝结着我和同事们辛劳、智慧和汗水的2002年版《响水县电话号簿》,是我参与编辑出版的最后一本电话号簿,也是江苏响水县通信史上的“绝版”。因为,随着通信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纸质号簿再也无法承载一个县巨大的电话号码信息了。而通信大发展的过程,即使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也才短短的40年!作为那段历史的载体,电话号簿显然具有足够权威的“话语权”。

响水县历史上第一本电话号簿诞生于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的1990年。1989年1月17日,响水县告别了“摇把子”电话,开通了2000门准电子交换机,电话号码由3位数升至4位数。开通那天,分管县长吴晓同志欣喜地说:“现在我们出去的时候,名片总算可以拿得出手了!”而那时,全县电话用户仅2000多户,14个农村乡镇仍是“摇把子”电话。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县邮电局编印出版了一本小16开、竖订的、仅65页的号簿。现在看来,它也许是“丑小鸭”,但在当时,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也就是从那时起,通信行业进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期,真正驶上了“快车道”,电话用户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3%,电话号簿的出版也就成了一项正常工作,每隔一两年就要出版一次,而每一版号簿的厚度都在增加,印制质量也逐年提高。

1992年12月,响水县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电话号码升至6位,有两个镇陆续实现了电话自动化且与县城并网。这版号簿仅收录了开通自动电话的县城及两个镇,只有薄薄的53页。但正是从这一版起,电话号簿开始改为大16开本、彩色印刷了。我清楚地记得,号簿封面上的程控机房大楼是当时县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为了建这幢楼和购买程控设备,县政府在财政极端拮据的情况下出资支持了16万美元!现在想来,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呢!

1994年,随着电话用户的增加,所有乡镇程控电话也陆续开通,我们建成了县级本地网并编辑出版了响水县历史上第三本电话号簿。虽然不足百页,但由河南郑州一家图片社承印的这版号簿却标志着响水县号簿出版从此步入了商业化运作的轨道,结束了企业自己“掏腰包”印制号簿的历史。通过“转让”号簿广告发布权,我们成功地使号簿出版进入了良性循环,降低了号簿的印制成本和售价,让广大用户得到了方便和实惠。

1995年,由于全市电话号码升7位,上一年刚刚出版的号簿显然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了。于是,这一年又出版了一本电话号簿。号簿的页码达到136页。但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这一年我们的电话用户数突破了万户大关,达到13107户!

这以后我们还因通信发展需要编印过两次号簿(表):一次是1996年年底,县城686市话分局开通,为方便用户使用,印制了一本薄薄的新旧号码对照版的号簿,作为上一版号簿的补充;还有一次是1999年版号簿,出版不久,县城689市话分局投入使用,由于改号用户数量不多,我们印制了仅10个页码的新旧号码对照表发给用户。

编辑2002年版电话号簿,是我第二次直接参与号簿工作,上一次是1999年。当时,响水县电话总用户数约3.5万,号簿为大16开共186页。号簿出版时,我和参与编辑的同事也为之兴奋了好久。可是我们哪能想到,仅仅过了3年时间,与当年同样开本的新版电话号簿,页码竟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00余页!当然,电话用户数更是翻了一番多,达到7.6万户!而今,你漫步在城乡任何地方,目光所及,满眼是打电话、看手机的人,甚至有的小学生都用上了“手表手机”,这种景象,哪怕是20年前,谁能想象得到?

而让时光倒流40多年,回到我退伍后刚参加工作的1973年。我被分配到江苏响水县邮电局做话务员。那时,县城的电话仅200多部,全县也不到800部,全部是磁石电话,是被现在的孩子视为古董的、带“摇把子”的那种。如此之少的用户,几张纸就可印上全县的电话号码,哪里需要印制电话号簿?

自1990年以来,响水县陆续出版过8本大小、厚薄不一的号簿(表)。第一本号簿印刷简陋、“身材”单薄,2002年版号簿已是彩色精印,厚重大气。思之令人感慨万千。

号簿无声,却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改革开放以来通信发展的辉煌历程,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通信发展史上恐怕也是奇迹,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通信业怎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

号簿无言,但它却在呼唤我们通信人不断进取,奋力拼搏。作为通信人,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如今,电话、宽带、手机在全国普及,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过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在,纸质号簿已然成为“文物”。由于电话用户数量巨大,有的地方已经制作光盘供人们查号之用,更多的则是由各单位、各部门或社区自行编制电话联系表,供小范围使用;而个人手机信息作为隐私,将不再提供查询。这同样是一种社会进步,不是吗?

通信信息技术已经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现在,人们上超市甚至在街头吃早点、买油条,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下二维码即可支付,这该是多么的方便和快捷?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明天的智能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如同昨天的我们不能想象今天一样!

发布于 2025-07-12 07:57
收藏
1
上一篇:解锁座机号码认证,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的新利器 下一篇:法制日报,电话标记乱象频发,岂能任由其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