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古称“九州”,揭秘六州传承至今,耳熟能详的古老地名

探寻中国古称“九州”,揭秘六州传承至今,耳熟能详的古老地名"/

中国古称“九州”指的是传说中的九个行政区域,它们分别是:
1. 羲和(今山东境内) 2. 青阳(今河南境内) 3. 黑齿(今山西境内) 4. 昆吾(今陕西境内) 5. 申(今河南境内) 6. 豫(今河南境内) 7. 雍州(今陕西境内) 8. 青州(今山东境内) 9. 梼杌(今安徽境内)
其中,只有“豫”、“青”、“雍”、“青”这四个州名在今天的行政区划中有所保留,其余州名已经不再使用。其中,“豫”指的是河南省,“青”指的是山东省和青海省,“雍”指的是陕西省的西北部。这些州名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熟知。

相关内容:

说起“九州”,咱们中国人都不陌生。这词儿从古至今,带着一股厚重的历史味儿,总让人联想到大好河山和中华文明的根脉。传说中,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成九个大区,铸了九鼎,象征国家一统。从那以后,“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不过,这九个州到底是啥?为啥现在只剩六个还挂着名字?这些名字听起来还怪亲切的,像老朋友似的。

大禹与九州的起源

要说九州的根儿,得从大禹开始。古书《尚书·禹贡》里讲,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个区域,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事儿大约发生在夏朝初年,差不多是公元前2070年左右。禹治水可不是小工程,洪水泛滥那会儿,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田淹了,家没了。禹带着人,挖河道,疏水流,硬是把洪水驯服了。治水完,他把天下按地理位置划分,方便管理税收和贡品。这些区域以黄河为基准,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来定,覆盖了当时已知的核心地带。

这九个州可不是随便画个圈就完事儿。《禹贡》里还提到,大禹让人把各州的山川地貌、特产资源都刻在九个大铜鼎上,摆在夏朝都城阳翟,彰显天下一统的威严。这九鼎不是一般的物件,代表了王权,谁拿了九鼎,谁就等于拿下了天下。后来,夏朝传到桀这儿,昏庸无道,商汤灭了夏,把九鼎搬到亳邑。商朝又传到盘庚,鼎被挪到殷墟。这期间,九鼎的使用有了严格规矩,老百姓最多用一鼎或三鼎,大夫五鼎,诸侯七鼎,只有天子能用九鼎,搞个盛大的祭祀礼,叫“九鼎大礼”。这套规矩在《左传》里有记载,说明九鼎早就不是单纯的器物,而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到了周朝,武王灭商后,九鼎又被运到镐京,公开展示,震慑四方。成王继位后,把鼎迁到雒邑,放在太庙里,地位更加神圣。《史记》里说,九鼎在周朝是传国宝器,夏、商、周三朝的更替,都伴随着九鼎的易主。可以说,九州和九鼎这俩概念,从一开始就绑在一起,代表了古代中国对领土和政权的理解。

九州的地理范围

那么,这九个州具体是啥地方呢?《禹贡》里给的范围虽然有点模糊,但结合后来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咱能大致拼凑出来。得说明一点,古时候的“州”不是今天的行政区划,那时候的州是大片区域,相当于好几个省的地盘。以下是九州的大致位置,尽量接地气地讲清楚,

冀州,这可是九州的老大,面积最大,位置最核心,相当于天子的“老家”。它覆盖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辽宁,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古代这儿是政治中心,大禹治水的起点,夏朝的都城就在这一带。后来,冀州被分出幽州和并州,地盘缩水不少。

兖州,这个州在今天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一带,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卡在中原和齐鲁之间,地理位置太关键,被称为“齐鲁咽喉”。兖州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古代战争经常在这儿打得不可开交。

青州,青州北靠渤海,南到泰山,主要是山东半岛和河北东南部,核心在今天山东东部。沿海地形让青州成了贸易和渔业重地。从东晋开始,青州连续1600多年一直是重要的行政中心。

徐州,徐州在淮海平原,覆盖江苏北部、山东南部。这地方农业条件好,河流密布,古代是粮食基地,也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扬州,扬州的地盘最大,沿海面积最广,涵盖淮河以南,包括今天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部分地区。古代这儿气候湿热,物产丰富,是南方经济重心。

荆州,荆州在荆山和衡山之间,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这地方战略位置重要,古代常驻重兵,是南北对抗的前线。

豫州,豫州在九州正中间,所以又叫“中州”,基本是河南大部分地区。河南简称“豫”就从这儿来。这儿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

梁州,梁州从华山到黑水,包括陕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后来,梁州改名叫益州,四川盆地就是它的核心。

雍州,雍州在最西边,覆盖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这儿地形复杂,有高原有沙漠,是古代的边疆地带。

这些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尔雅》和《周礼》里的九州名单有点不一样,比如《尔雅》没提青州和梁州,加了幽州和营州;《周礼》没提徐州和梁州,换成了幽州和并州。这说明九州的划分随着时代变迁一直在调整,但核心理念没变,以黄河为中心,把天下分成九块,方便管理和统治。

九鼎的权力争夺

九鼎的命运跟九州一样,充满了故事。到了东周,公元前770年以后,周王室衰落,诸侯们开始眼红九鼎,想抢过来当“天下共主”。最出名的一次是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到雒邑,跑到周朝太庙,问周大夫王孙满九鼎的轻重。这事儿在《左传》里有详细记载,楚庄王不是真想知道鼎有多重,他是想试探周王室的态度,暗示自己有夺天下的野心。王孙满不傻,说九鼎的份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德行。这话堵得楚庄王没辙,只能悻悻而归。这就是“问鼎中原”的由来,形容觊觎最高权力。

后来,楚灵王在公元前537年也打过九鼎的主意,差点把鼎抢走,可惜国内叛乱,他自己都没保住王位。秦国的秦惠王、楚国的楚顷襄王、齐国的齐王,个个都盯着九鼎,想借着这宝器号令诸侯。有一回特别惨烈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6年,秦武王跑到太庙,非要举一尊叫“龙文赤鼎”的雍州鼎,结果鼎太重,砸断了他的腿,失血过多死了。这事儿在《史记·秦本纪》里有记载,可见九鼎不仅是权力象征,还真挺危险。

周朝灭亡后,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把九鼎运到咸阳,想彻底掌控这象征天下的宝器。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公元前221年,九鼎却神秘失踪了。《史记》里说,九鼎可能在泗水一带沉没了,秦始皇派人潜水去找,啥也没捞着。还有种说法是,九鼎压根儿不是九个,就是一个,叫“九州鼎”,后人夸大了数量。不管咋说,九鼎从此成了传说,留下一堆未解之谜。

九州的演变与行政变迁

九州的概念虽然神圣,但随着中国疆域扩大,实际用处越来越小。到了西汉,公元前202年,九州被改成十三州,梁州和雍州没了,多了幽州、并州、交州、益州、凉州、朔方州。这十三州已经是具体的行政区划,不再是模糊的大区域。《汉书》里记载,汉武帝还根据《禹贡》和《周礼》的九州,把京畿外的地盘分成十三刺史部,算是九州概念的延续。

西晋时期,公元266年到420年,全国分成十九州,九州的影子更淡了。到了唐朝,公元618年以后,行政单位变成“道”,宋朝用“路”,明朝用“省”。这些变化说明,九州的划分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原来的九个大区,慢慢变成了具体的城市。比如,扬州、荆州、徐州成了地级市,青州、兖州成了县级市,冀州成了市辖区。梁州、豫州、雍州这三个名字,彻底退出了地名舞台,只活在历史书里。

为啥只有六个名字留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历史底蕴深,经济文化发达,行政地位高。扬州自古是南方重镇,隋唐时期是大运河的枢纽,商贾云集。荆州在三国时期就是军事要地,刘备、孙权都抢着占。徐州地处南北交界,古代交通便利,人口密集。青州和兖州在山东,文化发达,孔子、孟子都出自这一带。冀州虽然缩水成区,但它的核心地位让名字保留下来。反过来,梁州、雍州地处偏远,行政调整后被其他名字取代,豫州因为河南整体叫“豫”,地名反倒没突出。

九鼎虽然没了,但九州这个词儿的影响力一点没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沾点九鼎的光,证明自己是正统。唐朝的武则天,公元696年,在洛阳铸了九鼎,摆在宫前,强化她的女皇地位。宋朝的宋徽宗,公元1106年,也铸了九鼎,想重振国威,可惜没多久北宋就亡了。这些新铸的九鼎虽然比不上原来的,但说明九鼎的象征意义深入人心。

九州作为中国的代称,也在文学里扎了根。李白的诗里写“九州拭目瞻清光”,陆游感慨“但悲不见九州同”,都用九州指代整个中国。甚至今天,提到九州,大家还是会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这种文化认同,来自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周礼》里说,九州是“赤县神州”,这名字听着就让人自豪。

考古发现也给九州添了点实锤。比如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900年到1500年的夏朝遗迹,出土了青铜器,可能跟九鼎的铸造有关。安阳殷墟的商朝遗迹,找到了祭祀用的鼎,证明商朝确实把鼎当宝贝。洛阳的周朝遗址,也有类似发现。这些实物让九州和九鼎的故事不只是传说,而是有根有据的历史。

如今,九州里的六个名字——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还在地图上。扬州是江苏的地级市,瘦西湖边游客络绎不绝。荆州在湖北,城墙雄伟,承载三国记忆。徐州也在江苏,交通枢纽的地位没变。青州和兖州在山东,分别是县级市,文化气息浓厚。冀州是河北衡水的一个区,虽然小,但名字够古老。这些地方的居民,可能没想太多九州的来历,但提起地名,总觉得跟历史有种说不清的联系。

为啥这六个名字能留下来?除了历史原因,还有地理和文化的加持。扬州、荆州、徐州都是大城市,经济活跃,地名自然保住了。青州、兖州虽然小,但在山东这块文化高地上,地名有种传承的韧性。冀州作为九州之首,名字的份量让它没被彻底忘了。反过来,梁州、雍州、豫州要么地处边远,要么被更大的行政单位覆盖,名字就淡出了。

九州的变迁,其实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从大禹治水的年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唐宋明清的疆域扩张,中国的版图越来越大,行政单位越来越细,九州从大片区域变成具体城市,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进步。即便如此,九州这个词儿依然有种魔力,让人一听就想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九州的故事,讲了四千多年,从大禹的九鼎到今天的六个地名,串起了中国历史的点点滴滴。虽说九鼎早没了,梁州、雍州、豫州也淡出地图,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还在那儿,像老朋友一样熟悉。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些名字有点亲切?有没有哪个州的故事让你特别好奇?来留言聊聊吧,说说你眼里的九州是啥样!

发布于 2025-07-12 06:42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九州”的古老起源,我家州属之谜与当今州界变迁 下一篇:“九州”作为中国代名词的起源,战国时代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