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区与滨江区携手再续前缘,共谋发展新篇章

杭州萧山区与滨江区携手再续前缘,共谋发展新篇章"/

杭州萧山区和滨江区,作为杭州市的两个重要城区,同根同源,有着深厚的地缘和文化联系。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这两个区域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合作。
现在,萧山区和滨江区又要一起干一件大事,这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协同发展":两地联手,可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产业升级":通过合作,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3. "科技创新":滨江区作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萧山区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4. "城市建设":两地合作,可以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5. "文化交流":两地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合作,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具体来说,这件大事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 "科技创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 "民生改善":共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市民生活。 - "区域品牌建设":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区域影响力。
总之,萧山区和滨江区携手共进,将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4月底,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联席会暨规划评审会召开,形成了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概念规划。此前的3月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揭牌成立。去年11月,滨江区和萧山区签了合作框架协议,两个区“一把手”曾一起赴湘湖,调研三江创智新城。两区将一体规划两区毗邻的白马湖和湘湖区块,优化相关交通枢纽、公建配套布局,强化管理机构实体运作,主动向上争取支持,联合打破行政区域隔阂。

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跨市跨省的各类“飞地”与园区合作已经是寻常事,一个城市内部的跨区特别合作园,并没有引发很大的反响,但一个城市两个城区的跨区合作,有值得关注的意义。

杭州滨江区与萧山区本是同根生。1996年,滨江区由原萧山市的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三镇划出成立,2002年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滨江和萧山,在杭州乃至浙江省内,都是排名靠前的经济强区,这次为什么想到要强强联手呢?

有观察者猜测,两区合作与两区主要领导有关系,现任萧山区委书记王敏,曾任滨江区委书记,此前曾任萧山区区长;现任滨江区委书记章登峰,曾任萧山区区长。他们对两地经济发展以及各方面情况非常熟悉。

这当然只是两区能够密切合作的要素之一,关键还是要看滨江与萧山合作要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此前透露的信息,杭州已启动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战略部署,让先进制造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从滨江到萧山落地,形成“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的先进制造集群生态,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政策。滨江有高附加值项目,萧山有空间和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一拍即合,特别合作园解决了此前空间和项目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以首批入驻特别合作园的德施曼机电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初创团队只有十几个人,用一间20平方米办公室。如今,德施曼已在全国设立了近千个集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分支机构,急需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已经入园的,还有莱和生物技术、永谐科技、尚健生物技术等项目。

目前特别合作园的运营模式,是“萧山打造空间、共同导入产业”,滨江则持续放大数字产业核心引擎,充分借力萧山在制造业和发展空间上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

特别合作园刚刚起步,未来发展还有待观察。尤其是两区利益如何分配值得关注,一个城市内部的跨区合作能走出新路子,跨市跨省的合作才能更顺畅,打破更多的行政区域隔阂。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江南

发布于 2025-07-11 23:43
收藏
1
上一篇:彩虹揭秘,光之魔术背后的惊人秘密,揭秘自然奇观之谜! 下一篇:探寻浙江杭州及周边县域、代管市名称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