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塞外繁华盛景,古韵与青城风貌交相辉映

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塞外繁华盛景,古韵与青城风貌交相辉映"/

呼和浩特塞上老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处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商业购物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这里被誉为“塞外繁华处,古韵映青城”,充分展现了呼和浩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一、地理位置
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紧邻大召寺、清真大寺等著名景点,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二、历史文化
1. 历史渊源:塞上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商业中心,见证了呼和浩特市的发展历程。
2. 民族文化: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缩影,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这里传承和发扬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
三、特色景点
1. 古建筑:塞上老街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如古戏楼、古民居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2. 民俗风情:塞上老街汇聚了众多民俗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泥塑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浓厚的民族风情。
3. 商业购物:塞上老街拥有众多的特色商铺,售卖各类特色商品,如内蒙古特产、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
四、旅游活动
1. 民族风情表演:塞上老街定期举办民族风情表演,如回族舞蹈、蒙古

相关内容:

【老商圈 新消费】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今年国庆假期,塞上老街游人如织。

“瞧一瞧,看一看,纯手工打造的民族饰品”“这是给您制作的羊毛毡烫画,您收好”……取下店铺门上的木板,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伴随着叫卖声,塞上老街开启了一天的热闹。

塞上老街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寺旁,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从东入口踏上塞上老街,只见东端竖立着一座醒目的牌楼,正面写着“塞上老街”,背面题着“明清遗韵”,道路两旁建筑俱是明清风格。

文化魅力足

塞上老街东西总长约800米,南北宽近400米,在以塞上老街为核心的文化区块内,有3个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不可移动文物、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730余家文旅创意产业商户。2022年,塞上老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塞外最繁华的贸易街市。中原客商将茶叶、丝绸带到这里,用来交易北方游牧民族的牛羊奶食。驼队、马队在这里交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商文化、民族文化和老城文化。四百年来,塞上老街见证了各民族赓续不断、欣欣向荣的交往交流交融。

塞上老街夜景。

如今的塞上老街,游客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古建筑、非遗手工艺品、特色小吃令人应接不暇。老街两侧,牛皮包、羊角梳、民族首饰、古玩特产等商品琳琅满目。其中,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是现场制作羊毛毡烫画。以一张羊毛毡为纸、一只电烙工具为笔,不施颜料,仅凭笔的热度熨烫羊毛毡作画,题材有风景、骏马、人物,栩栩如生,尽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独特魅力。

涅槃获新生

1997年后,政府为保护历史遗迹,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塞上老街重新修葺;2011年,塞上老街被呼和浩特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政府再次投资,对老街街区路面和配套网管进行了重新铺设,对部分建筑实施了保护性修缮,同时,新开辟了塞上老街南侧街道,形成了南北贯通的历史文化街区。“每年的旅游旺季这里都人挤人,和赶集一样,经过重新规划定位,这条老街区现在有了新生机,客流自然不成问题。”马丽娜经营的“同和居”手工艺品特色店一开就是18年,她见证了塞上老街的涅槃新生。

塞上老街夜景。

每年夏季,这里都会成为美食爱好者的天堂,美食多种多样,音乐美食季更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今年最出圈的就是沉浸式文旅歌舞剧《千秋昭君塞上情》,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着昭君文化的独特魅力。

“感到很震撼,逼真的场景、生动的演绎,犹如身临其境,结束后令人回味无穷。”游客兰鹏说。

夜幕刚刚降临,塞上老街游人如织。不少游客纷纷在入口处排队拍照打卡。“好玩、好看、好吃!这是我来塞上老街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北京的游客李云龙说。

开发新业态

在塞上老街“玉泉造物”文创体验店,记者看到游客正在挑选印章本和冰箱贴。“玉泉造物”负责人范晓霞告诉记者:“店内目前销售多款原创产品,包括玉泉印迹集章册、福地玉泉、青城系列印章本等,主要以塞上老街、玉泉地图等为主题,有昭君钥匙扣、音乐棒棒糖、地标尺、方言手提袋等产品。我们店最大的特色就是‘集章打卡’,目前推出了青城十六景印章以及玉泉区内的特色景点建筑、牌匾、民俗等多种原创印章,这些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我们正在开发福地玉泉系列明信片、古韵青城冰箱贴,同步更新青城系列特色印章,进一步满足游客更多需求。”

为鼓励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呼和浩特引导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不断拓展文创行业的发展空间,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外“古”内“潮”是塞上老街最大的特点。一家茶馆的老式窗棂,斑驳得已经分辨不出当年的颜色,窗框上贴着不可移动文物的标牌,店里有琳琅满目又充满创意的“新中式”茶品。店外,旅拍已然成为老街上最红火的业态,336家商户里就有103家从事民族服饰旅拍摄影。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游客在古街小巷穿行,令人恍惚间置身于悠远的历史氛围中。

“塞上老街有很多极具特色的店铺,主要经营工艺品、文玩文创、非遗手办、地区特产等,吸引了不少的游客。”玉泉区文旅局讲解员刘江华介绍。老街“不老”,塞上老街如同城市记忆之书,古老的文脉融入日常、传承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兴业态,人头攒动迸发的新活力,让老街在新时代获得了更加隽永的生命力。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1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于 2025-07-11 09:58
收藏
1
上一篇:霓虹闪烁,永恒繁华,探寻不曾褪色的都市魅力 下一篇:跟着“苏超”游扬州,探寻这十大绝美景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