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大盘点,揭秘省级博物馆C位宝物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32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大盘点,揭秘省级博物馆C位宝物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以下是一些省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及其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
1.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镇馆之宝为《清明上河图》,因其艺术价值高、历史意义深远,被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作。
2. "上海":上海博物馆 - 镇馆之宝为商代青铜器“大盂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3. "江苏":南京博物院 - 镇馆之宝为“金缕玉衣”,是西汉时期贵族的葬服,工艺精湛,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4. "浙江":浙江省博物馆 - 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因剑身上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5. "安徽":安徽省博物馆 - 镇馆之宝为“青铜立人像”,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 "福建":福建省博物馆 - 镇馆之宝为“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铜器,造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 "江西":江西省博物馆 - 镇馆之宝为“青铜虎头”,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相关内容:

博物馆里往往都珍藏着

无数见证历史变迁的文物瑰宝。

从商周青铜到明清瓷玉,

从书画典籍到民俗器物,

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承载着

很深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

本期,咱们来瞧一瞧

32个省的博物馆都有哪些镇馆之宝?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堪称国宝级文物。这幅北宋张择端的神作,以 5.28 米的长卷,细腻地描绘了 824 个人物、73 匹牲畜、20 余辆车辆和轿子等。


画中,卖炊饼的小贩、斗茶的茶客、卸货的船工等栩栩如生,展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市井风貌,是研究北宋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东汉时期的杰作。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住一只飞燕,重心精准,造型矫健,连飞燕的羽毛都根根分明,1983 年成为中国旅游标志,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



山东省博物馆:红陶兽形壶


山东省博物馆的红陶兽形壶,属于大汶口文化遗物。它造型像站立的小猪,拱鼻、竖耳、短尾,腹部可盛水,背部有提手,将实用与艺术巧妙结合,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乐器瑰宝。65件编钟分三层悬挂,敲击不同部位能发出两种音高,跨越五个半八度,至今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襌衣




湖南省博物馆的素纱襌衣,是 2000 年前的 “超薄黑科技”。这件衣物重量仅 49 克,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等,重量只有20多克,质地轻薄,“轻纱薄如空”,体现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技术。



天津博物馆:西周太保鼎


出土于山东梁山,通高50.7厘米的青铜方鼎,腹内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作为西周早期成王时期重臣召公奭的祭器,其器型雄浑,四柱足装饰扉棱,与鼎腹的饕餮纹共同构成庄严的礼器语言,堪称青铜时代断代的标准器。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


西周晋国早期青铜礼器,高39厘米。凤鸟回眸的造型充满动感,鸟背开盖处立一象形提梁,鸟尾化作一象首。盖内铭文“晋侯作向太室”证实了它作为晋国宗庙重器的身份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匈奴王冠


1972年鄂尔多斯出土的战国金冠,由鹰形冠顶、冠带和冠体组成。鹰首以绿松石镶嵌双眼,冠带浮雕狼与羊的争斗场景,展现草原文化的雄浑气魄。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的匈奴王族金冠饰。



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


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铜灯,通高48厘米。宫女跪坐执灯的形象栩栩如生,灯盘可转动调节光照,烟道通过宫女右臂导入体内水腔,实现环保设计。这件西汉宫廷用器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南京博物院: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


这件乾隆官窑瓷器高60.5厘米,通过机械装置实现三层画面旋转:外层绘山林景致,中层转盘刻狩猎队伍,内胆绘营帐场景。集制瓷、绘画、机械工艺于一体,堪称“中国式自动玩具”的巅峰之作。



浙江博物馆:良渚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器,高8.9厘米。方柱体造型,四面直槽内刻神人兽面纹,每面转角处雕琢完整的神徽图案。作为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礼器,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安徽博物院:楚大鼎


铸客青铜鼎,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高113厘米。鼎口沿铭文“铸客为集脀、造脀、鸣腋脀为之”,记录了楚国工匠管理制度。其体量仅次于后母戊鼎,堪称“南国第一鼎”。



福建博物院:云纹青铜大铙


西周时期打击乐器,高76.8厘米。铙体饰变形兽面纹,柄部铸有28字铭文,记录了周王对南夷的征伐。这件出土于建瓯的青铜重器,改写了福建“无商周青铜器”的认知。



江西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高105厘米。双耳饰立鹿,甑鬲连体,四足承托。其体量之大、铸造之精,被誉为“甗王”,为研究江南商代文明提供重要物证。



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乐器,用鹤类尺骨制成。七孔骨笛可吹奏七声音阶,将中国音乐史提前至9000年前。这件出土于舞阳贾湖遗址的文物,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湖北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青铜剑,长55.7厘米。剑身满饰菱形暗纹,近格处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历经两千余年仍寒光逼人,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见证吴越争霸的历史风云。



四川省博物馆:商周青铜神树



四川省博物馆的商周青铜神树,是古蜀文化的代表器物。它造型奇特,由树座和树干组成,上面有各种神鸟、神兽等装饰,可能与古蜀人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有关,是研究古蜀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



云南省博物馆的牛虎铜案,为战国古滇国祭祀礼器。主体是一头大牛,牛背立小牛,牛尾被老虎咬住,大牛腹下藏一头小牛,展现了古滇人对 “生死共生” 的理解,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广东省博物馆的千金猴王砚,是清代的 “砚台顶流”。它以端砚为材,雕刻精美,砚台之上猴王栩栩如生,周围环绕群猴,是砚台中的珍品,体现了清代高超的雕刻工艺。


此外,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战国鸟形尊、宁夏博物馆牛皮描金《古兰经》等等,它们也都是各自博物馆的瑰宝,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 2025-07-11 08:13
收藏
1
上一篇:【夜读 · 散文】荒野幽香,怒放狼毒花的悲壮颂歌(上) 下一篇:漫步身边的宝藏,这些博物馆,与你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