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福建莆田特色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壮大新篇章
标题:经济观察:特色平台助力福建莆田民营经济壮大
一、引言
近年来,福建莆田市以特色平台为抓手,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从特色平台的作用、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特色平台的作用
1. 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特色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2.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特色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 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特色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4. 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特色平台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三、福建莆田特色平台发展现状
1. 产业园区
莆田市积极打造各类产业园区,如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莆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创新平台
莆田市设立了多个创新平台,如莆田市创新创业园、莆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服务。
3. 融资平台
莆田市搭建了多种融资平台,如莆田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莆田市股权交易中心等,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4. 人才平台
莆田市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设立了莆田学院、莆田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相关内容:
中新社福州11月2日电 (记者 龙敏)不产木头,却占据全国70%的木材市场;没有金银资源,却经营着全国60%的珠宝商店;不产石油,却拥有民营加油站50%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中国著名侨乡福建莆田人缔造的商业传奇。
改革开放40年来,地处开放前沿却又资源贫乏的莆田,依靠敢拼会赢的精神,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突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然而,莆田的医疗、金银珠宝、加油站等民营特色产业,当前均存在分布区域分散、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难题。
以金银珠宝产业为例,福建找银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飞升指出,从业人员虽多,但规模分散,缺乏协调性,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差,研发设计滞后,处于市场竞争比较不利的地位。
2014年,莆田市被列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近年来,莆田市持续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与企业、银行进行联合,搭建平台,整合制鞋、工艺美术、木材加工、民营加油等产业资源,把GNP(国民生产总值)变为GDP(国内生产总值)。
林宝金说,该市将突出特色、集聚发展,通过市场主导,统筹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型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平台经济”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平台经济”集聚区。
制鞋产业是莆田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超800亿元(人民币,下同)。但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大幅挤压了本就微薄的代工利润空间,再加上融资成本高、渠道少等问题,行业瓶颈日益凸显。
对此,莆田官方与莆田市双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7家民营鞋业龙头企业,于2017年共同打造了众协联鞋业产业链服务平台。
莆田市众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锦彬说,该平台将提供原通材料集中采购、平台融资、抱团营销等供应链服务,有效对接供需、优化资源配置。
2015年上线的“找银网”,已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大银饰B2B平台。林飞升说,该平台已形成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金融数据、研发设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在线交易额已超过53亿元。
第一批入驻“找银网”的供应商、莆田市潮宝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青分析称,“找银网”在降低成本、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成效突出,尤其是新上线的白银租赁业务降低了购买银材料的成本。
目前,该市在健康医疗、木材产业、工艺美术、加油站、鞋服等特色行业创建了一批具有莆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平台。
据莆田市商务局披露,除众协联鞋业产业链服务平台、“找银网”外,普天药械网、中房购平台等平台已初见成效;智慧能源、56找货、芬木网络科技等3个平台已进入试运行;仙作供应链、金银珠宝云、大工美之家、木材贸易大数据等4个平台年底将上线试运行。
林宝金表示,莆田将保持推进“平台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特色行业创建一批具有莆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平台。
按照规划,到2020年,莆田市将力争实现平台交易额达2000亿元,重点打造5到10家交易额超百亿元、1到2家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平台企业,建成产业鲜明、带动强劲的“平台经济”示范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