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拼经济,拼活力、拼创新、拼未来

经观社论

标题:拼经济,拼什么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拼经济。那么,拼经济,我们究竟拼什么?
一、拼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拼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创新放在首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说,要:
1.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二、拼人才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拼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具体来说,要:
1.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三、拼产业链
产业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拼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具体来说,要:
1. 加强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2.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3. 加强产业链安全,防范产业链风险。
四、拼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拼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提高消费品质。具体来说,要:
1. 优化消费环境,提升

相关内容:

经济观察报 社论12月4日,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首站启程,目标德国和法国。浙江政企联手组团海外招商抢订单,外界称此举打响了“拼经济”的第一枪。浙商的敏锐自不待言。放眼看去,浙商并不孤单。从长三角到珠三角,江浙以及粤川闽,这份名单还在增加。这时候海外招商响应者众,理由或许简单――企业再也经不起折腾了,生死在此一搏。

何谓经济?中国古人说经世济民,经济是千家万户的生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教育、医疗和养老,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没有活跃在大江南北国门内外的大中小企业,所有这些都可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所以不要小瞧那些街市里巷的烟火气,也不要以为,过去三年我们失去的只是方寸之地和不起眼的店招,它们寄托着一个个家庭对人生的憧憬,如大江大河,生生不息。

中国正从小康走向共同富裕,这需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我们还要攻克诸多的 “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也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后盾。企业有利润,才能够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靠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国家钱袋子鼓了,才能够让基础研究经费宽裕一些,让科学家们心无旁骛。拼经济,就是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让经济重回稳健增长轨道。

拼经济,最终拼的是企业和企业家。但凡挺到今天的企业都是最有韧性的,但也许它们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资源和力气。这时候扶它们一把就是雪中送炭。让它们重新站起来,跑起来,这是政府应尽之责。它们会是市场上最活跃最有带动力的那部分,救起一个,带活一片。

企业拥有的一切都是拼出来的。改革开放之初,民营企业从夹缝中倔强地生长出来,从石头缝里硬挤出来,那时候谈不上有适宜的阳光、空气和水,但是民营企业从一颗小草长成参天大树,最终成为可以为中国经济贡献“五六七八九”的生机勃勃的大森林。它们早就证明了自己的韧性,它们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拼经济就是要对所有的市场主体好一些,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好一些,无论大小强弱。它们值得。疫情三年,它们已经尽其所能。今天我们有底气说 “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企业功不可没。这几年,减税降费缓税,各级政府很努力。不过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政府部门理当做得更多。多说一句,拼经济不是想方设法从企业那里拿到更多,而是要把眼光放远点,真心实意为企业松绑减负。要相信中国企业能做到更好――总有人会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最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哪一个不是危机中走出来的孩子?

拼经济,归根结底拼的是人心,是人的信心信念,是由此凝聚起来的勇气和奋斗精神。中国经济走过了很多个冬天。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些年,我们经历过价格闯关的挫折,忍受过经济增长 “七上八下”的困顿,从1998年到2008,也曾一再为“保八”而战。中国经济从来不是一条坦途。信心起来了,人心凝聚起来了,才会激发全社会创业干事的活力,才会出现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局面。

拼经济。那些迫不及待走出国门的人们,已经在隧道尽头燃起了火种,指引我们走出疫情最后的束缚。我们要小心呵护这些火种,要让它燃烧在寒意料峭的冬天,直到冰消雪化,让全世界都感受得到。

重要的是,不能错过下一个春天。

发布于 2025-07-11 05:28
收藏
1
上一篇:拼尽全力,拚出精彩人生 下一篇:川言激荡,拼劲升级——还要更拼的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