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话、粤语与潮汕话中的“咸”字趣味解读

长沙话、粤语与潮汕话中的“咸”字趣味解读"/

在长沙话、粤语和潮汕话中,“咸”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各有特点:
1. 长沙话: 在长沙话中,“咸”字通常表示味道咸,与普通话中的用法相同。比如,“这菜咸了”表示这菜太咸了。此外,长沙话中“咸”字还有“多”的意思,如“这个人咸得很”,这里的“咸”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很活跃、很能干。
2. 粤语: 粤语中的“咸”字,除了表示味道咸之外,还有“多”的意思。例如,“这个人咸”,这里的“咸”表示这个人很能干、很活跃。此外,粤语中“咸”字还有“辣”的意思,如“这个辣椒咸”,这里的“咸”表示这个辣椒很辣。
3. 潮汕话: 潮汕话中的“咸”字,与普通话中的用法相同,主要表示味道咸。例如,“这菜咸了”表示这菜太咸了。此外,潮汕话中“咸”字还有“多”的意思,如“这个人咸”,这里的“咸”表示这个人很能干、很活跃。
总的来说,这三个方言中的“咸”字,除了表示味道咸之外,都有“多”的意思,但在具体语境中,可能还会有其他细微的差别。

相关内容:

一、长沙话

在长沙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名为「西湖」的公园,里面的湖却不叫「西湖」,而是叫「咸嘉湖」。


韩家湖/咸嘉湖/西湖渔场/西湖公园


带着好奇查了一下,原来是这样的:

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彼时「韩」姓的江西老表看上了这个湖,就此扎根、落业,因而得名「韩家湖」。

到了明国时期,韩家湖旁边建了一座小学,谐音「韩家」为「咸嘉」,因此有了「咸嘉小学」。

直到50年代左右,地名雅化,「韩家湖」借用「咸嘉小学」之名,改为「咸嘉湖」。

后来变西湖渔场,再变成西湖公园,不在本文讨论之内,且按下不表。

二、粤语

从长沙的「韩家湖」变「咸嘉湖」,让我觉得有趣的原因是,它让我想到另一个反方向的文化现象——由「咸」变「韩」。

相信很多潮汕人的童年里有这种食物,它叫「韩进邓」,也有叫「韩信饼」的。


咸煎饼/韩进邓/韩信饼/咸香饼


它其实来自广州,粤语叫「咸煎饼」,传到了潮汕地区,被谐音成「韩进邓」。有的地方可能觉得「韩进邓」这三个字莫名其妙,就改成了「韩信饼」。

广州:咸(haam4)煎(zin1/zin3)饼(beng2)

潮州:韩(hang5)进(zing3)邓(dêng6)

不过我总怀疑广州的咸煎饼原型是潮汕的咸香饼(giam5 siam1 biann2),属于名字出口转内销了??因为咸煎饼是油炸的,咸香饼才是煎的。

说到粤语的「咸」字,你会想到哪些相关的词汇:咸湿佬?咸湿片?咸猪手?咸水妹?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好色之徒、色情电影、性骚扰、娼妓。

后来从粤语传到潮汕的「咸」还把「色情」的意思引进了过来,今有潮汕话的「咸片」表「色情电影」,「咸古」表「荤段子」等。


三、潮汕话

粤语还有经典的詈语,叫「含家产」,正确的写法是「咸家铲」,意思为全家铲除(死光)。

这里的「咸」字是「全、都」的意思,比如「老少咸宜」、「咸来问讯」、「咸丰皇帝」,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咸嘉湖」,意思就是:各个方面都挺好的湖。

而在而在潮汕话里,当表「全、都”的意思时,这个字读:“ham5(含)”,比如:「咸人好(大家好)」

其他情况读:“giam5 鹹”


咸古


总结:

一、长沙话中的「咸嘉湖」原为「韩家湖」,后来经过谐音的改变而得名。这反映出地名在历史上的变迁,常常与人文事件相关。「咸嘉湖」的命名就与「咸嘉小学」有关,后来又演变为「西湖公园」。这些变化记录着这片地方的历史沿革。

二、粤语中的「咸煎饼」,在潮汕地区经过谐音的改变而成「韩进邓」。这反映出语言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常常会因地制宜,发生音变与义变。「咸」字在粤语中带有「色情」的含义,后来引进潮汕话,产生像「咸片」等词汇。这显示出语言的变化会在不同方言之间进行「借词」与「贷义」。

三、在潮汕话中,「咸」字有两种不同的读音和含义。读「ham5」时意为「全、都」,如「咸人好」;读「giam5」时意为「鹹味」,如「鹹菜」。这体现出同一个汉字在方言中的多义性,读音和含义都会因应地方文化发生分化。比如「咸丰皇帝」中的「咸」就属于前者,而「咸片」中的「咸」则属于后者。

所以,从「咸嘉湖」到「韩信饼」,再到潮汕话中的「咸」字,都反映出语言与文化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会不断变化与演变。它们的变迁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融合与碰撞。研究语言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沿革。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刻印于此。

发布于 2025-07-10 21:58
收藏
1
上一篇:羽绒服选对了吗?揭秘绒子含量决定品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