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与“蕴涵”,解读深层次的语言内涵与逻辑关系

“蕴含”与“蕴涵”,解读深层次的语言内涵与逻辑关系"/

“蕴含”和“蕴涵”这两个词在汉语中虽然拼写相似,但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1. "蕴含": - 指包含、含有,多用于抽象概念或思想。例如:“这部小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也可以指内在的、固有的。例如:“他身上蕴含着无穷的潜力。”
2. "蕴涵": - 指包含、含有,多用于逻辑或哲学领域。例如:“这个命题蕴涵了另一个命题。” - 也可以指内在的、固有的逻辑关系。例如:“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深刻的蕴涵关系。”
总结来说,“蕴含”更侧重于包含或含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而“蕴涵”则更侧重于逻辑关系或内在的关联。在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这些经典蕴涵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历久弥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其中的“蕴涵”用得是否妥当?

山西读者吕新生

吕新生读者:

“蕴含”表示“包含”的意思。例如:

(1)百年党史蕴含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历史真理。

(2)“小讲堂”蕴含“大情怀”,党的创新理论润物无声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3)记者走进这个蕴含厚重历史的边陲重镇,探访当地风土人情,感受特色饮食文化。

(4)新职业中蕴含了发展新机遇,体现了新的就业观,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现在一般用“蕴含”表示“包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包含”的首选词形是“蕴含”而不是“蕴涵”。《新华字典》(第12版)中说明“蕴”字有“包含”义时,所举的例子即“蕴含”。新出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解释“蕴涵”时特别提醒读者,(表示“包含”时)“现在一般写作‘蕴含’”。

在主流网站观察,表示“包含”时用“蕴含”的远多于“蕴涵”。如“蕴含的精神”是“蕴涵的精神”的20倍;“蕴含着”是“蕴涵着”的20余倍。可见,不论从工具书的引导,还是从社会的实际使用来看,都宜用“蕴含”表示“包含”而不宜用“蕴涵”表示“包含”。

提问句说“这些经典蕴涵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历久弥新”,其中的“蕴涵”表示的是“包含”之义,宜改用“蕴含”。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发布于 2025-07-10 21:57
收藏
1
上一篇:参加朋友订婚宴,这些创意礼物让你倍添心意 下一篇:走进含能材料大家族系列专题稿件(一),追溯含能材料的起源与揭秘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