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诱惑”难挡?心理专家提醒,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过度消费心理

“团购诱惑”难挡?心理专家提醒,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过度消费心理"/

团购作为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因其优惠的价格和便捷的购物体验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对团购过度依赖的情况,这可能与以下心理症状有关:
1. "冲动消费":看到团购信息就忍不住想要购买,即使并不需要。
2. "消费焦虑":担心错过团购机会,导致焦虑情绪。
3. "过度消费":为了追求团购的优惠,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消费。
4. "依赖性":习惯于通过团购来满足购物需求,难以适应正常价格的商品。
5. "信息过载":面对大量的团购信息,难以做出理性选择。
心理专家建议,如果您有以下症状,就需要警惕自己可能对团购产生了过度依赖:
- 经常在看到团购信息时无法自控,即使不打算购买也会受到影响。 - 为了参加团购,牺牲了其他生活开支,如饮食、娱乐等。 - 对团购信息过度关注,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 购买后感到后悔或不满,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继续团购。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理性消费":在购买前,先评估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
2. "设定预算":为自己设定每月的团购预算,并严格遵守。
3. "分散注意力":将注意力从团购信息转移到其他有益的活动上。
4.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5

相关内容:

买买买、团团团

打开冰箱门看看还剩多少空间

然后继续手机群里

刷刷刷、团团团

这大概是最近很多上海人

日常生活的共同写照

疫情之下,哪个上海当家人

手机里没有七八个团购群呢?

团购群活跃的程度

也明显高于自己的工作群

买着买着,忽然发现很多人

出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

……

“看到团购就想团”

“团的东西太多都没地方放,也吃不完”

“团了发现自己好像也不需要,可还是忍不住要跟团”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徐辕虹医生认为

焦虑情绪或是冲动团购的幕后推手!

专家分析,虽然大部分上海市民正逐渐适应居家状态,但因为无法安心,从而出现了冲动跟团、过度购买的情况——看见冰箱空了必须得塞满才行;团购信息掌控了一天生活的节奏;甚至每天最期待且兴奋的事情就是刷到又要开什么新团购。

疫情的发生发展不受我们所把控,失去对生活掌控感的情况下出现适度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减弱、缓解。但是焦虑情绪需要及时自我识别,不要被焦虑情绪牵着走。

若焦虑在不知不觉中滋长其发展,从而出现被焦虑所驱使的不良团购囤货行为,甚至影响正常心理状态,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入睡困难、反复担心害怕、多思多虑、坐立不安等等。此时就要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必要时需进行心理求助。

如何调节情绪理性消费呢?

专家建议:

1.适度团购。理性消费,但也不矫枉过正,买些美味犒劳自己的身心也是有必要的,也可视为情绪调节的必需品。

2.及时识别与团购有关的负性情绪。是否存在不买就会焦虑不安、过分担忧的情绪?是否有围绕团购而出现的情绪困扰,造成心理负担或家庭矛盾?

3.减少负性情绪驱使的购买。在团购前问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否是家庭目前生活必需?买了后如何储存?是否可以给自己或家庭带来积极感受?如果这些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可以暂时不购买。也可以在犹豫不决是否跟团时,在心里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等过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再看一下,自己是否还想继续购买。

4.合理关注信息,了解当下实际情况。在当前物资供应逐渐恢复保障的情况下,一些必需物资并不需要短时间大量储备,大家根据自己家中实际情况适度购买。

5.积极调节身心状态。保持相对良好的生活节奏,找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做,帮助分散注意力,也可以促进焦虑情绪的缓解,从而有更佳的身心状态应对隔离生活。

上海新闻广播(作者:吕春璐)

来源: 新闻坊

发布于 2025-07-10 13:28
收藏
1
上一篇:社区团餐必备!婴幼儿奶粉、牛奶精选,快收藏这份最新团购指南 下一篇:全网热议,社区团购为何频遭炮轰?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