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探寻我国五大名湖与四大海域的壮丽风光

五湖四海,探寻我国五大名湖与四大海域的壮丽风光"/

“五湖四海”这个成语中的“五湖”通常指的是以下五个湖泊:
1. 长江以南的洞庭湖 2. 长江以南的鄱阳湖 3. 长江以南的太湖 4. 长江以南的洪泽湖 5. 长江以南的巢湖
而“四海”则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没有特定的海。在古代,“海”通常指的是靠近中国的东海、南海、西海(有时指今天的印度洋)和北海(有时指今天的北冰洋)。但在这里,“四海”更多是象征性地指代广阔无垠的天地或全国各地的意思。

相关内容:

“五湖四海”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地域广阔,或指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那词语中的“湖”和“海”有没有具体所指呢?

“五湖四海”最早出现在《周礼·夏官·职方氏》中:“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其川三江,其浸五湖”,但此时还没有成为固定的词语。

到唐代,随着诗词的普及,人们将“五湖”与“四海”连在一起使用,如唐代吕岩在《绝句》中的:“五湖四海任遨游”。

现如今的“五湖”,通常指我国的五大淡水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不过,“五湖四海”具体所指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文献中,也有不一样的解释。

在早期的《国语》或《史记》中所记载的“五湖”实际上指的是太湖。据说太湖水域广阔,古人认为有多道水系连通其中,所以得名“五湖”,这个“五”更多的是泛指。

像《国语·越语下》记载的“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三国时期韦昭的注解就是“五湖,今太湖”。

而到唐代的《史记正义》中提到:“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咠湖,皆太湖”,所以这一说又认为,因为太湖东岸有像五个手指一样的大湖湾,于是太湖被叫做“五湖”。

后来“五湖”的概念越来越广,为太湖以及其周边多个小湖泊的总称,并不是指五个单独的湖泊。

如《金陵新志》记载,东汉时期东吴官员虞翻认为,五湖为太湖及其周边的滆湖、洮湖、射湖和贵湖,它们“盖大湖之小支俱连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

还有一种说法为唐代的李善提出,“洞庭、彭蠡(鄱阳湖)、震泽(太湖)、巢湖见庐州府、鉴湖见浙江绍兴府为五湖”。

一直到清代,其中的鉴湖才被洪泽湖替代,形成了如今五湖的概念。

至于“四海”,传统意义上指的是环绕我国的四个海域,即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不过这里的“西海”和“北海”与现代所指有所不同。

由于古人地理知识较为浅薄,于是人们认为,中国位于天下正中间,四周均被大海围绕,所以诞生了“四海”的概念,其中的“东海”与“南海”的位置大致如同现在的东海、南海。

而不同时期的“西海”“北海”所指范围也有所不同。

古人将大泽大湖称作“海”,如《汉书》中的西海指如今的青海湖,《初学记》中又指的是敦煌西湖,《史记·大宛列传》中甚至指现在的里海。

至于“北海”,先秦时期如《庄子·秋水》里的“北海若”指的是现在的渤海,汉至唐代典籍中又通常代表贝加尔湖,像人们所熟知“苏武牧羊”的典故,其牧羊地点就在北海。

因此,真要说“五湖四海”具体指的是何处,由于不同时期的人们对辽阔疆域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以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

不过古人使用这个比喻,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天下”或“四方”的概念,而非严格的地理划分!



来源:有趣冷知识

发布于 2025-07-10 01:44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神秘之地,筼筜湖的传说与魅力 下一篇:贝加尔湖之声——深情有声朗诵,共赏神秘水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