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杨/书法小品/"迟知您静静的走了"彭杨/《迟知您静静的走了》一一 敬以此文怀念战友运新华仁兄图片来源/网络、该文作者【美篇】/



迟知您静静的走了一一 敬以此文怀念战友运新华仁兄文/彭杨
几十年了,俺一直尊称为运老仁兄的运新华战友,他就这样静静的走了,以至过去近四个来月的时候,俺才从别的信息中迟知……使俺为之悲痛,便多了一种"叹迟"的成份!之所以这么称呼,因为他入伍早、资历厚、资格老,与俺入伍时间早了10个年头的跨度,他又是大作颇丰的作家,这在年轻一点战友的眼里心中,都是居于羡慕、佩服、敬重的纬度,确确实实有如高山仰趾一类的存在。上月中旬,俺在兵网中读到"【周末 . 文化有约】运新华: 情燃起来,人物才能活起来" 的采访视频及文章后,也将此转发在了他的微信上,并附上了俺一小段留言:"运老仁兄及家人好!有缘拜读到采访您的视屏和文章,荣幸了!几十年里,又有二十多年未见了。从视屏上看,您老身体健康,生活锦福,仍然是在部队铁九师时那样的风采。虽然岁月催征人,但您的精气神还是军人老铁的那个状态,为您及家人祝福,抽空来川走走,小字辈战友俺恭候!"然而,昨天晚些时候,我却看到运老仁兄的爱人,俺一直敬称叫嫂子,她于微信中发来的亲朋们与运老仁兄作最后告别场面的视频及回复:"彭杨,谢谢你,我是运新华的老伴,你的名字我并不陌生……运新华生前闲时,常提起他昔日的许多战友。他不善言谈,但提到铁九师的战友,他却有说不完的话题。不幸的是运新华因突发脑出血已离世了,他永远地离开了你们,离开了曾在一起生活过的他的战友,离开了他所喜欢的文学创作事业。在此,衷心的祝你和你的家人健康、快乐!"是日,晚饭后,俺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便到户外疏一疏伤感吧,并用微信给嫂子作了回复:"嫂子及家人: 你们好!前些天,俺是在铁道兵‘文化艺术港’群里读到了采访、介绍运老仁兄的视屏及文章,虽然是前些年的,但俺压根就不可能往‘已永别了’那方面去想,便给运老仁兄的微信转发了这一视文,并附上了俺一小段问候与心意。可当时,我也觉得运老仁兄怎么把他微信名改成‘老运的家属’了呢?但俺还是没敏觉到的……直至昨天上午,看到原九师战友、俺的一位老领导,把战友、诗人刘金忠写的《好战友老运走了》悼念文章发在了我的微信里,俺这才进一步得以证实运老仁兄与他的战友、挚朋们确作永别了。顿然,俺心中的悲痛不言而喻……嫂子,在部队时,运老仁兄是老兵,老资格,德高望重。俺是小新兵,是师部电影队放映员。那时,运老仁兄时常到师部大礼堂电影队二楼一间工作室写稿件、文学创作。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里的人物,作者怎么知到他们都会说些啥话呢?当时,运老仁兄对俺的这一问感到有点惊讶,似乎那表情里也带有几许高兴,可能在他看来,俺是动了脑筋想事想问题的……那些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运老仁兄很随和、很低调,待人真诚,关心小战友,鼓励俺多学习、写点东西、弄出点作品……之后,俺便陆陆续续在当地市报、文学刊物,以及《辽宁日报》、《辽宁青年》、《辽宁散文》、《铁道兵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铁路》上有了诗文、书画小作品被刊发……几十载春秋,每每回想起来,都倍感运老仁兄是大大的好人,大家都尊敬着他。记得有一年,嫂子您来九师师部机关探亲,你们的女儿还很小(大概还抱着咧),都见过的;前几年(疫情前),当时,俺是通过兵网与运老仁兄联系上的,此后相互时有问好,没过多久,他给俺邮来一套他参与整理、编辑的《太平广记》(一套四本)、撰著的《郑和出海》等几部影视、文学大部头作品,俺很是感动,如获至宝;自从运老仁兄退伍回到通化几年后,俺曾在辽阳与其小聚过一次,当时还有刘金忠仁兄、张辉仁兄等。此后,俺这战友间就没相聚过了。嫂子,运老仁兄对人的好,对小战友的关心、鼓励,以及彼此的缘分、特殊的战友情,俺忘不了!好人一生平安,嫂子及家人多多保重,有机会来四川、成都走走,俺24小时全天候。运老仁兄在天堂安好!遥祝嫂子及家人一切瑞祥!"今早和下午,俺又读到嫂子于微信中的回复:"彭杨,看了你发来的信息,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去部队休假的往事,那时你们很年轻,生机勃勃,阳光善良。运新华是一名普通干事,我是一个普通探亲家属,却得到了你们许多人的关照,黄科长,杨科长,还有杨科长的爱人李彩玉老师(那时是老师)也常去看望,我都铭记在心,永远忘不掉。当过兵的你们,尤其是铁道兵,不畏艰险困苦的经历,练就了你们的赤胆忠心,为人诚恳,心地善良,虽转业到地方,却还是初心不变,仍保留着对铁道兵的赤诚,对工作的执着。在我的认知中,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值得人人尊重!运新华的突然离世,我们原想遵从他的做事风格,不想惊动任何人,但有些事需告之单位的,因此就有了后面的许多事,他们的理由是运新华对通化的戏剧,文学创作是有贡献的,再者大家都是自愿的,一定要送运新华一程……我只有按他们说的去做。真诚地对他们说声谢谢!所以运新华的突然离去,只有通化的人知道。彭杨,有机会到东北吉林(我女儿家)来玩。老运走了,但我们的友情长存!"俺随即又作了回复:"嫂子,读后您的回复,俺深致谢意,却控制不住满目泪润……人生苦短,一路上,相识,相近,相通,这些都是缘分。人在一生中,真正足以能够有些份量地留存在彼此心坎上的,的确屈指可数,大多的也不过就那么三、五个罢了。真诚望嫂子及家人,有机会,择时以弥补数十年未聚的心意吧……"
嫂子又给了回复:
"彭杨,你说的好!老运在天有灵,会感到欣慰的。正如你所说,人生苦短,珍惜当下,多保重!"是啊,人生之旅,当走到了最后,可能有许多将会像一部腥风血雨的、极为严酷的剧终了吧!斯人已去,活着者当思、当保重。生与死,仍生命规律,谁也逃避不了的,都终将一别,还得看从容一些。不过,岁月是最好的拷贝与显影,人性是最好的可鉴与分类。回眸以往与细观今时,仍有许多如浮尘一般过往的,而所谓深之交臂,又何以刻骨铭心,则是一道有些沉重的、永远的命题?不过,要明了这一点,也没那么复杂的,善良、真诚、正能、相投、共鸣,才是彼此那抹长久不褪、弥足珍贵的底色。而这些,却往往与所谓"附加值"并没有多大关系的!化悲痛为缅怀和珍惜。是的,俺敬以此文(以这种组合成文的方式),予之深表对运老仁兄的怀念、痛悼之情。否则,俺的心会更加难受,并又何以可安呢……
(2025年7月8日 晚 于老家 速记)






编辑:乐在其中